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教坛名师 > 正文
林炳豪:“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伍伟娟  2011年05月16日 02:02

    ——记惠州市龙湖学校董事长林炳豪先生

 

引  子


    还记得张艺谋那部感动了千千万万国人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吗?这部影片成就了一个平民女孩魏敏芝,片中的她只是一个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孩子,却又是一个给孩子们带来希望的老师,她的爱与真诚,她的执著勇敢,换来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然而,电影也终归只是电影,现实生活中这样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别说在边远山区,就是在城市也有许多许多,他们中大部分是外来工的子女,也有郊区贫困农民的子女,下岗职工的子女,他们不能像其他市民的子女一样进入公办学校,也没有足够的钱进入昂贵的民办学校,他们就这样飘荡在城市的边缘,被人们所遗忘。但是,谁又知道他们也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啊?
    有一个人,他没有忘记这些夹缝中求进步的孩子,并用自己勤奋的双手为他们撑起了一方放飞梦想的晴空,他深情地说:“锦上添花谁都会做,我只想雪中送炭,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可爱的孩子,同样是祖国未来的主人翁,我希望在教育的旅途中,他们一个都不能少!”
    他不是电影明星,也不是贫困山区走来的小老师,他是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海边青年,他就是惠州市龙湖学校董事长林炳豪先生。
 

缘起世家,情系教育


    从一名大学高才生到企业职员,从一名普通的职员到最年轻的校长,从深圳龙华到惠州水口,从元芬小学到龙湖中学,从50多名学生到上千学生,他创造了一个个民办教育奇迹,龙湖学校在水口创造出了很多第一:第一所建立中共党史教育实验基地民办学校,第一所从一年级就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学校……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是什么让林炳豪结缘教育事业,成就了他的一个个辉煌?
    1973年,林炳豪出生在陆丰甲西镇客楼村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校长,在那个将近一万人口的大村落,有的兄弟姐妹,有的父子两代都是父亲的学生,一生桃李满天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父亲的大名。母亲的文化水平虽不及父亲,但也知书识理,相夫教子,十分贤惠。
    林炳豪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林父对孩子的管教很严格,但不苛刻,他注重孩子自身兴趣的培养,引导他们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父亲常对林炳豪说:“不要带着功利性去学习,不是为考大学而学习,要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至今林炳豪最难忘的也就是父亲对他们既严格又开明的教导,可以说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他的一生。水到渠成,没有抱着考大学而念书的林炳豪却非常顺利地考上了“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山下闻名遐迩的湖南师范大学,从此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1996年林炳豪大学毕业后,到了深圳特区寻找工作,他首先选择了保险行业。在这个磨砺人与考验人的行业里,工作压力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四处拜访客户,从而使他有机会了解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与各种需要!从许多客户的谈话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外来工子女求学的艰辛……
    1998年夏天,从教40多个春秋的父亲退休了。消息一传出,不少民办学校的负责人纷纷登门恳请老夫子再战教坛。看到父亲在教育业倍受尊重与推崇,林炳豪非常自豪!在这自豪与骄傲之际,一个念头突然在他的脑海里升起:为什么不自己办学校呢?自己师大毕业,妻子、姐夫和弟弟也是人民教师,父亲又是多年的校长,创办学校完全可行!他把想法告诉家人,全家人一致赞成。很快,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与扶持下,林炳豪筹备了第一笔教育资金,顺利地在深圳龙华镇开办了属于他的第一所学校——育才小学。那一年,林炳豪才25岁。为了儿子的创业梦,也为了自己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林父宝刀未老,轻装上阵,全职担任校长。教学上的丰硕成果使得新开创的育才小学很快声名鹊起,第一学期才50多名学生,到了第三个学期,学生竟已超过1000名,规模迅速扩张,从开始时仅有4间教室发展到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学校地址迁至龙华镇元芬村,并更名为元芬小学。林炳豪没有料到旗开得胜,如此顺利,他倍受感动与鼓舞,决心以更大的努力去拼搏,去超越,去奋斗。
    您相信一个“缘”字吗?无论人生爱情还是事业,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事业契机的出现也需要机缘的巧合,就像经历了恋爱挫折的女孩,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却突然邂逅了真正的白马,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林炳豪就这样偶遇了他事业命定的乐土,时针指向2001的秋天。
    那一天,林炳豪去惠州水口拜访一位朋友。下车之后,发现水口比深圳龙华要萧条落后很多,所见之处,是一栋栋低矮破旧的民房,马路上车辆稀少,灰尘漫天飞舞,到处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第一印象实在不好。见到朋友的时候,朋友正和水口镇的领导在谈话,话题正围绕着水口未来的发展与规划进行,林炳豪刚开始只是随便听听,到后来却已被深深吸引。从他们的谈话中,他知道水口这片现在看似荒凉的土地,在未来的几年里,将被规划为惠州的重镇,一大批开发商投资商已经开始启动了对水口的建设工程,不出几年,水口就像一匹黑马,后来居上,成为惠州经济大镇。善于思考,眼光独特的林炳豪心想:“经济发展可以带动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何不立足水口发展教育事业?”想归想,要真正付诸行动,必须先调查水口是否缺乏教育资源,才能有发言权。林炳豪一向谨慎细致,从不马马虎虎,他立刻着手调查水口地区乃至周边的教育环境。
    经过调查后他发现:水口目前的教育环境比自己料想的还要糟糕。偌大的一个水口镇,只有一家民办学校。他亲临视察,看到寥寥无几的学生坐在又脏又乱的教室里,依旧刻苦的学习,但是,桌椅都已破损,有的甚至摇摇晃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书写,黑板上的漆掉了不少,又模糊又凹凸不平,要很用力才能辨别上面的字。看到这些孩子大多衣着破旧,可以猜到他们很大一部分人的家境并不好。事实也是如此,有钱人家的子女都进了惠城区那些条件好但收费高的学校,可是,对于一些连维持基本生计都艰难的外来工子女,下岗职工子女,以及本地农民的子女来讲,读那些半学期就要一两千块的“贵族学校”是不可能的。
    看到一个孩子在那张摇晃厉害的桌子上一遍又一遍细心涂改被写坏了的字,林炳豪这个血性的青年不禁落泪了:“为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的祖国的花朵,却无法接受同样温暖的阳光?他们因为贫困就可以被遗忘在角落吗?不行!不管水口以后怎样发展,为了这些被遗忘的孩子,我也必须留下来,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最好教育的权利,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说之前的林炳豪是一个很有头脑很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那么此刻的他更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血有肉的二十一世纪好青年。为了赚钱而创业的人很多,可是创业是为了他人,为了民族,为了祖国未来发展的人却很少,林炳豪立足教育事业的初衷已由之前的爱好转变成了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崇高的责任心驱使下的他已经不再把利益放在首位,他下定了决心要把教育事业当成他奋斗终身的理想。于是,他放弃了在深圳可说“钱途无量”的发展,把全部精力投身到了在水口办学校的理想中。尽管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遭受了无数的挫折,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几经周折之后,学校终于建立起来。整个学校大楼都是红色的墙,让人们感觉到它的鲜艳,它的温暖。
    2002年2月24日,正式命名为“龙湖学校”的新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林炳豪寄语学生:“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一定要放眼世界,力争上游,每个人都要成龙成凤,做时代的先锋人物,这样我们的祖国才有希望,民族才会更强大!”这或许也是学校名字的深厚含义所在吧,几许期望,几多赤诚!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事实面前,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多余,要想知道林炳豪用爱心一手创建的龙湖学校是否顺利发展,且看下面的事实。
    2002年2月24日,龙湖学校刚开办的第一期,学生人数只有106人。
    2002年6月14日,也就是距办学才4个月的时间,龙湖学校就通过了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全方位考察,正式成为全国第一所“中共党史教育实验基地”的民办学校,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也让其他的民办学校折服。有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尽管第一期的招生不尽人意,但是,林炳豪并没有气馁,他深知万事开头难,并且他办学的初衷也并非牟利,他只想让这里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哪怕要自己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愿意。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有了背水一战的决心,成功指日可待,林炳豪对自己有信心,对龙湖学校更有信心。
    秉着为贫困家庭子女服务的精神,他用“高标准,低收费”6个字来建设龙湖。“高标准”是指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一定要先进完善,孩子们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学习。回忆起当初在水口看到刻苦的孩子在破旧的桌椅写字的情景,林炳豪总无法释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啊!”他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及全部的爱,把龙湖学校建设成水口第一所配备电脑教室的民办学校,也是第一所从一年级起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学校。
    教育局和物价局在考察了龙湖学校之后,非常满意。于是,审批给龙湖学校的收费标准是每生每学期780元。但是,林炳豪却主动提出要“低收费”,哪怕亏学校,也要照顾到贫困学生,他毅然把学费降低了100元,每期只收取680元,这样高标准的学校,却又是如此低收费,自会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难怪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愿意在龙湖挂牌成立党史教育实验基地,他们看重的就是龙湖“以德治校,以史育人”的教育理念。
    龙湖学校凭借着实力很快吸引了莘莘学子的眼球,不管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还是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愿意来这里读书,第二个学期开学时,学生人数已达560人。
    第三个学期,学生人数达800多人。
    第四个学期,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
    第五个学期,学生已经增至1300多人。
    如今,已经是龙湖学校的第十个学期,共有师生1500多人。学校在稳健中持续不断地发展,未来一片光明,前程不可估量!
    办学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这个热血男儿的满腔热忱,林炳豪不愧是教育世家优秀的后代,与其说他是一位很有眼光很有创造力的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人民群众忠实的儿子,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启明灯。事业之花有了爱心的浇灌,有了自强不息的拼搏进取,必将花开不败,越开越璀璨。龙湖学校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也被这里独特的人文教育所吸引,他们在这里可学到先进的文化知识,还可学到品德修养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学校多次请市委党史研究室洪汉文主任,原省作协党委书记蔡运桂教授,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蔡楚标先生,以及“两纵”老战士郑志强同志等亲临学校,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党史教育。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一段段真实辉煌的革命历史,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以及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师生的面前,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思想情操,也让教师们更加刻苦无私地为祖国的下一代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这样一个注重德行操守的学校,在民办学校实属第一家,也因此成就了它独特的风格。龙湖的精神就是龙的精神,龙湖的师生就是龙的传人,他们彼此需要学习的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气质如兰坦荡无私的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子承父志,青春燃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林炳豪对教育事业的钟情赤诚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辈子投身教育,倒在三尺讲台上的老教师,教育已经深深溶入了父亲的生命,为教而生,为教而死,完全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来形容他。
    林炳豪一提到父亲,双眼泛起潮红:“龙湖之所以有今天,完全离不开爸爸的功劳!”原来,龙湖还在筹建期的时候,年迈的父亲就不遗余力相助,无论大小事宜,只要他可以做的,都亲力亲为,对儿子的事业投注了极大的热忱。开学之后,又全职担任校监,负责整个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理念的实施。作为一个有着40多年教学与学校管理经验的老校长,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所学所知的一切全部倾注于龙湖学校的建设当中,直至发挥完所有的余热,还念念不忘奋斗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以及那些可爱的孩子。谈到这里,林炳豪的声音有点哽咽了。
    那是2003年,也就是龙湖建校后的第二年,一向健康的父亲因劳累过度突然患病,看到父亲平日红光满面的脸突然失去了光泽,林炳豪心里一紧,急切地问道:“爸爸,您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要不今天不要上课了?”
    “你几时见我生过病啊?没事,一点点头痛,有可能昨晚没有睡好。”倔强的父亲微笑着安慰儿子,又夹着不容质疑的语气上课去了。
    父亲的微笑有点勉强,一丝不安划过林炳豪的心头,但是,他知道自己是劝不住父亲的,但愿只是没有睡好而已。
    “不好了,不好了,林校长昏倒了!“
    没有想到“只是没有睡好”的父亲竟然昏倒在讲台上,孩子们一双双眸子溢满了泪水,焦急地看着最尊敬的老师,最爱戴的校长被送进了医院,孩子们的心碎了,林炳豪的心也碎了。
    更没有想到的是,父亲一倒下竟没能够再站起来,很快,他永远离开了最心爱的家人,离开了最爱的学校,离开了最可爱的孩子们。
    林炳豪无法原谅自己:“我这个天底下最笨的傻瓜,最不孝顺的儿子,竟然相信爸爸只是没有休息好,他老人家为了我,为了整个学校,已经积劳成疾,而我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
    在父亲临终的最后时候,林炳豪抓住父亲的手,泪如雨下,深深自责道:“爸爸,是我不好,让您为我如此操劳……”
    “不……孩子……你……你是爸爸最大的骄……骄傲!记住,再接再厉……为了那些孩子……一定加油!”父亲含笑而逝,留下的是家人学生家长以及所有爱戴他的人深深的思念。
    还记得当年周总理逝世的时候,百姓群众十里长街相送的感人画面吗?那可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爱戴以及真切的哀思啊!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值得人们如此怀念?除了抗洪烈士,除了抗暴英雄,还有谁?还有我们最尊敬的林父,还有学生最爱戴、家长最拥护的林校长。在林父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相送的群众竟然超过1000多人,人们自发地肃立,哀悼,想起这位学识渊博又善良慈祥的老党员、老教育工作者的生平往事,人们唏嘘感叹,感恩思念之情,久久难以平静。看到人山人海的父老乡亲肃立在父亲的灵位前,悼念伤感,林炳豪突然明白了父亲,突然觉得父亲就是那最伟大的英雄,他的价值,他的名字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人虽远去,精神永生。
    林炳豪记住了,记住了父亲的遗志:“爸爸,您安息吧!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来争取每一个孩子光明的未来。”
    踏着父亲未尽的脚步,林炳豪的步伐更加坚定豪迈,他坚信燃烧掉自己的青春,换来的一定会是更多年轻的生命更光明的未来。
    父亲去世后,龙湖学校在林炳豪带领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龙湖学校首创“六个一”素质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怀有一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日常交际英语,能写一手端正的硬笔和毛笔字,掌握一套基本实用的电脑操作技能,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一种文艺表演技能。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龙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们的各类作品在参加市级和省级乃至全国的比赛时屡获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惠州市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还获得了“惠州市党史文艺汇演优胜奖”等。而林炳豪本人也被中共惠城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今年,也就是2006年的中考又传捷报,龙湖学校成绩显著,有的学生竟考出了超过700分的高分。当然,分数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教育成绩的大小。在林炳豪的教学理念中,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放在首位,学校不但有专门独特的党史教育,还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的各种公益活动。如到水口敬老院慰问老人,在老人节送上慰问金以及水果等礼物,还为他们打扫卫生,给他们表演节目,把快乐带给他们;还给贫困的芦岚镇送去了紧缺的教学用品,给惠东县平山镇等地的孤儿院养老院送慰问金……尽管龙湖学校也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但是,林炳豪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们:“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我们现在尽管贫穷,但是,别忘记了我们永远有一双可以自救救人的手,只要自强不息,总有一天,幸福会在我们手上,我们也有能力把幸福分给更多的人!”
    他不但言传,而且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们做出了最好的典范。学校每年用于奖学助学的资金就超过3万元,不但在教育局确定的标准上减免学费,而且还特别减免三峡移民子女特困乡亲子女的学费,争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龙湖学校只是一所民办学校,却有着连公立学校都不曾有的党史教育实验基地的头衔,它对党和祖国人民的向心力已经超过了很多学校,是什么让龙湖独领风骚?是什么让龙湖子弟学业精、品德高?是什么让它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直保持“高标准,低收费”的准则?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龙湖学校的董事长——林炳豪先生永远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高尚思想,永远拥有一颗甘做人们好儿子,甘把青春燃烧照亮孩子前程的赤子之心。
 

尾   声


    或许要写尽龙湖学校的万千气象,我的笔尚显拙劣,但是,何不亲临水口尽览学校风光,或许风景这边独好,一切尽在不言中!纵观林炳豪先生全家,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除了他本人是科班出生的教师之外,其父其弟乃至其妻都为人师,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组成的必是一个无比幸福温暖的家庭。林炳豪凭借着自己的爱心勇气与智慧造就了教育界美丽的神话,他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相信路有多长,梦想就要多大,造就的奇迹也会更多,他的梦想,不仅仅是让水口的每一个孩子能上学,上好学,而是希望更多孩子都可以上学,接受最好的教育。林炳豪已经用他如火的青春,用他行动的* ,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让我们支持他,一起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共筑文化大市及精神的万里长城而努力!

 
   更多相关
    朱汉民:周敦颐是湖湘文化的奠基
    杨柱才:周敦颐的江西情结
    朱雪芳:宋明理学的耕耘者
    倪浩俊:树师德风范 求业务精湛
    吴辰:为了这方神圣的天地
    李继硕:生命之火为祖国燃烧
    黄松生:立足三尺讲台 演绎非凡
    谢可滔:青春与白云一起飞扬
    赵黎明:播撒人类最圣洁的情感
    吕静: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吴辰:为了这方神圣的天地
· 黄松生:立足三尺讲台 演绎非凡人生
· 吕静: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 俞敏洪:新东方的教书匠
· 林炳豪:“一个都不能少”
· “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超级故事”
· 许智宏:我做北大校长的九年
· 金正才:忘不了那些年那些事(一)
· 赵克文:海南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
· 金正才:忘不了那些年那些事(三)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