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生:广东汕头人,当代中国画大写意画家
——记当代中国画大写意画家李相生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雕塑。篆刻和考研古典建筑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尤善画麻雀,家禽,牡丹。题材大多取自乡村。他的作品构图清新苍秀,笔墨酣畅,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浓郁的时代乡土气息。他表现的禽鸟花卉,栩栩如生,形态万千,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主题鲜明。画面使人潜移默化。作品中洋溢着画家真挚的童心和天趣,抒发了他对生活火一般的热爱。他就是当代中国画大写意画家李相生先生。
“喂!您好!请问您是李总吗?”
“我不是什么李总,很多李总啊!您打错了!”对方果断地说。
“嘟——嘟——”电话挂了。 “明明是这个号码啊!”我不解地问同行的老师,他们鼓励我再试一次。因为我们已经按图寻址,找到了他居住楼舍,却未知楼层编号。
“喂!您好!我是《潮人之光》编辑部的记者,我们应约前来采访潮人会李相生画家的,请问您就是吗?”
“我是姓李,但不是什么李总,你们如果是找我的就请上来吧。”这次他的语气变得柔和起来,没有了上次的尖刻。
初次见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没有被他的桀骜不羁、清高孤傲所吓倒,倒是庆幸自己不虚此行,总算找到了李画家,总算闻到了艺术界的清新高雅之气。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采访接触到的大多是一些名商富贾,他们的经商的理念自是高人一等,其中有的人甚至对人生对事物都有非常独特精辟的见解,也有的只是会赚钱而已,跟他们谈话三句不离本行,就是如何获得利益。是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创造利益就是创造财富,他们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地方。但是,对于我来讲,我更愿意与李老师分享精神的食粮和艺术的芬芳。
推开门,看到的是一个面容削瘦,俊秀清朗且目光淡定从容的中年男子,我们不难从他的脸上看出艺术之魂徘徊于彼心,展现出氤氲气象,万般清雅又如此高深,仿佛很久很久,我们无法猜测他历经春秋几度。
“请进!请进!不好意思,刚才出言不逊,可是我实在不喜欢‘总’的称谓,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自称什么‘总’?我只是一介平民,实不敢当!”他没有笑,我们却从他的眼里看到了盈盈的笑意。他的宽容谦和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真诚的亲切。
我们开门见山道出彼此的身份,初次通话时的尴尬消失了。他作画,我们写书,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艺术人”。
谈及书画艺术,李相生顿时眉眼卷起,侃侃而谈,从八大、石涛、吴昌硕,到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大师对国画艺术的研究,谈及当代国画家蒋世国在2005年写的《坚守的价值》,他的表情由轻快转为凝重,脸上竟有了戚色,我等不知为何,惟有静听李画家为我们娓娓道来。
“蒋世国说的真好啊,他道出了我们这一代画家的心声与苦闷。”李相生微叹一口气,为我们解读《坚守的价值》里的话,“在艺术创作的画室中,我们需要坚守,更要坚守一个艺术的良知,作品处于这个创新变革和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阶段,价值观念混乱,好劣的定位,物欲在温室中膨胀,浮躁在天空中弥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无时不考验着我们的定力。”
虽然我们未得知晓李老师的墨宝真迹,但是,听之其言,知其志洁德高,思量这位血性淋漓的艺术家的作品,必将是撼动人心的真正艺术魅力。相比之下,不禁汗颜。
李老师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内疚,因为刚开始我竟世俗地称其为“李总”,他不禁莞尔一笑,似乎要化解我心中的不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事是必然。只要心知肚明就好了。如今艺术观与价值观发生碰撞了,不可退缩也不可为艺术而‘徇情’,我们要硬下苦功,要耐得住寂寞,千万不可同流合污!”他的思想,他的深度,他对艺术的理解与人生哲理已然超出了他的年龄,我们不得不叹服了。
当我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李老师畅言时,忽闻到了他的画室传来了翰墨阵阵飘香,他的作品是否能让我们惊喜?请求一睹佳作的心更加迫切。
果然不出所料,当李老师向我们展示他的作品时,我们只能用“彩笔如神醉墨香”来形容了。
一幅幅饱含艺术家心血的力作在我们面前呈现,从山高水阔的《金秋帆影》,到意境开朗的《柳暗花明》,从如梦似锦的《醉春图》到秋高气爽的《秋逸图》,有了《丰衣足食》、《喜悦》,有了《月夜》、《无限风光》,牵带我们漫步通往艺术殿堂的神秘之旅,引发了我们无限遐思、无限憧憬。 李相生艺术作品的精华是无法被我们尽书纸上的,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省一级以上屡屡获奖的大作,比如《喜悦》、《丰衣足食》、《月夜》、《无限风光》、《农家乐》是在广东省第六届、第七届美术作品展入选和获奖的优秀作品。细品佳作,我们不难发现李相生的《喜悦》一图,运用的手法夸张浑厚,一个个裂口憨笑的石榴疏密有致,济济一堂跃身于纸上,繁而不乱,经营了好一片丰收的美景,我们仿佛听到了硕果的欢声笑语,更感受到了农民丰收时无比喜悦的心情。如果没有对生活敏锐的感悟,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没有娴熟的绘画技巧,是绝不可能渲染出这一幅喜人金秋的画卷,我们就无法品尝到硕果的甘甜。
李相生作品
然而,李相生仿佛更钟情于自己的那幅写意画《无限风光》。他久久凝视在那幅画前,为我们讲述了该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画外之画。
“你们知道吗?”李画家回头环视一下我们说道,“我创作这幅画可是无心插柳,那一天下午,我午睡醒来,坐在书桌旁,没有看书,也没有想握笔作画,可突然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乡下,追忆了童年,也不知遐想了多久,我竟在迷惘中握起了画笔轻快一挥,就是这幅《无限风光》!完稿之后,我是非常喜欢,后来曾想再画几幅类似的画,竟都没有比得上这一幅了!” 这就是灵感的促觉,这就是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听着他激动而深情地描述,我们不禁仔细的欣赏起来:作品线条简练、痛快,画面疏密相间,几条错落的篱笆上面站立着一只有翅膀的动物,似鸟非鸟,似鸡非鸡,双目圆睁,仿佛在搜索什么,又仿佛在欣赏什么,它看到了什么,它在憧憬着什么美景?万千想象淋漓尽致地舒展着万种情怀。真是名副其实的无限风光,无限天际。欣赏这幅画,导引我们产生无限遐思,意境中注入了我们的灵魂。
可是谁又知道一幅幅精品佳作背后,浸透着李画家多少汗水与心血、几度严寒酷暑和不眠之夜啊!古人就有这样的感叹:雾里江村雪里滩,看之容易画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李相生从事艺术创作已经有二三十年,从不哗众取宠,从不媚俗,也从不马虎!他告诉我们,从开始禽鸟至今,其数万只,废纸三千。难怪我们刚刚参观他的作画书房时,发现画台前的地面有两个无法擦洗干净的脚印痕迹,这就是画家刻苦创作的真实见证,这就是对艺术的坚守!
“一幅画成功与否,不在乎外观的漂亮与悦目,而是在于这幅画的灵气、精神和意境、有主题。”此刻的李相生已经把我们当成了好朋友,倾心置腹地向我们倾吐了他艰辛的往事和艺术生涯……
上世纪90年代初,李相生刚来到惠州,就立刻被惠州独特的风光所吸引:秀丽的西湖,俊美的山水,古木参天,青山环抱,四季如春,无不让这个追求艺术,向往未来的年轻画家流连忘返,他决定扎根心田,圆他的创作之梦。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就职于惠州书画院,不但从事于自己喜爱生涯,有一片用武之地。他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女儿李静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好几次获得惠州市少儿书画大赛冠军和“全国少儿书画能手”称号,一手潇洒飘逸的好字让老师和同学叹服,老师点批中说:“看你的字,是一种享受。”这真是虎父焉有犬女!
江山多娇,有了文人墨客的神来之笔来映衬,江山也多情。我们看过李相生笔下的西湖美景,看过他笔下神采飞扬的大文豪苏轼画像之后,似乎从画中幻觉出一位不屈不朽的画之灵魂,那就是李相生坚守纯净艺术的执著之魂。不仅验证了“江山还要文人扶”,更重要的是继承了艺术人淡泊明志,清明磊落。当年,苏轼不为名利不骄嗔,只为艺术为苍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所以才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美文佳作。今天,我们也活脱脱地看到了“一垄墨香伴平生”的画界骄子李相生,他深情地告诉我们:“我爱惠州,我以能生活在这个名人辈出人杰地灵的山水城市而感到骄傲!”
我们真诚的祝福“清风明月笔独行,一垄翰墨伴平生”的李相生老师,在艺术的长河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