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艺苑奇葩 > 正文
张建利:探索新的摄影表达方式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中瑜  2015年06月29日 23:23

——访湖南科技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建利

 

  【人物简介】张建利,男,瑶族,籍贯河北阜平,中共党员。现任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永州市文联委员,永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出版摄影专著一部:《十五万公里-风光摄影之心路历程》,作品入选2014第十四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中国摄影报》等权威刊物发表摄影理论文章十余篇,作品在第十五届佳能杯亚洲风采摄影大赛、2009丽水瓯江行全国摄影大赛等国际国内摄影比赛中入选获奖数十幅,在《摄影世界》、《大众摄影》、《艺术教育》等专业刊物发表摄影作品十余幅。
  中 瑜:张主席,你好!首先祝贺你在前不久的市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
  张建利:呵呵,这是全市同道对我的信任,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中 瑜:一般说来,行业协会尤其是文联直属协会的主席,身上会有许多神秘光环,让人艳羡,让人景仰。你能否在网民面前介绍一下自己?比如,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摄影的?
  张建利:要追溯我学摄影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当时,我在湖南师大美术系读书,大四时搞毕业创作,搜寻素材,激发了我的热情。以前也爱好,但条件有限。
  中 瑜:你的摄影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张建利:跟大多数摄友差不多。我开始是普遍的爱好、狂热,什么题材都爱拍,风光、静物、美女、社会,等等。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自己对摄影题材及主题有了选择,很长时间专注于拍风景。


  中 瑜:为什么专注于风景?
  张建利:主要是自己遇到了瓶颈,感觉难以突破,仅停留在爱好者层面,不能满足于自己的要求,所以专注于风光。
  中 瑜: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风光的?
  张建利:2007年。我放弃了美女、花卉之类,利用寒暑假写生机会,全国各地到处跑、拍风景。到了2013年,自己对几年来的拍摄有了一些体会,就搞了一个个展——“十五W公里”张建利风光摄影作品展,2014年结集出版了《十五万公里——风光摄影之心路历程》。
  中 瑜: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风景在路上”。你为了摄影跑遍全国,行程十五万公里,真不简单。那么,你知足吗?
  张建利:拍了几年的风光,自己对摄影现状又不满意了。于是在思考:题材如何去拓展?所以,2013年几乎都在思考,很少行动。2012—2013年,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做访问学者,买了很多书,看了很多书,跟老师参与了很多活动,对摄影认识有了新的感觉。
  中 瑜:什么新感觉?
  张建利:摄影不仅是为了美,但摄影更是一种表达工具。跟语言、文字一样,是为了记录。要想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就必须反应作者对社会、对历史的看法与关注。这两年,我开始关注社会纪实。


  中 瑜:好的社会纪实,往往会产生巨大震撼力。请问,你在纪实方面有什么收获呢?
  张建利:2014年,第十四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品经过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征集,于7月20日结束。经过国内外知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评论家、策展人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8月10日评审结果出炉,我的专题摄影作品《寒门》入选本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你莫小看这个摄影展,它是很有来历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简称 PIP )始创于2001年,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首次创办的“平遥国际摄影节”,每年举行一次,迄今已是第14届了。它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国际摄影展,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操作,国内与国际接轨、传统与现代互动,每届大展都会有数百名国内外的优秀摄影师和摄影机构参展,同时会聚集世界各国各地十多万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展览及活动。十三年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发展成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摄影展,同时已经成为中国摄影人走向世界的平台、世界摄影关注的焦点和全世界摄影人向往的文化乐园。
  中 瑜:值得祝贺!请问你拍摄专题作品《寒门》,是为了什么?
  张建利: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摄影表达方式、中国式的摄影表达方式。前阶段做过一些尝试,但没有深入。自己还想搞一个课题的,因为时间有限,未及兑现,本想申报一个基金,但不符合条件。
  中 瑜:只要乐在其中就是了。
  张建利:对。
  中 瑜:风光、美女、静物都拍了,社会纪实也搞了,有什么感悟呢? 
  张建利:以前,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发展有段很精辟的形容: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原物拷贝;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有了自己的感觉。自己感觉还处在第二阶段,如何突破、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我想,只有不断补充自己的学识,加强修养。


  中 瑜:你的《寒门》系列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有没有打算沿着这样的方式继续探索下去?
  张建利:我现在打算在题材方面拓展一些生活纪实,但不是表面的拍摄,而是作为一个方向,长期拍摄下去,但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题材主题。《寒门》旨在关注一个生活困难的群体,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关注了一年多。
  中 瑜:我曾参观过你的个展,感觉很不错,很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请问,你是如何体现作品的唯美效果的?
  张建利:不论风光,还是其他题材的作品,要想感人,最根本就是一个字:情。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情感,通过情感打动人。人物、静物、花卉、风光、纪实、新闻,莫不如此。搞艺术的,一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二要通过技术、技巧等手段,来体现唯美。你看很多获奖摄影作品,不仅体现在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例如,1994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饥饿的女孩》,就是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1993年在战乱的苏丹拍摄的照片:一个即将饿死的苏丹女童跪倒在地,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行,一只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评委会对《饥饿的女孩》的评语是:它以显著的方式表明了人性的倾覆,揭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绝望。
  中 瑜:你搞摄影时,有没有事先作出什么规划?
  张建利:当初拍风光,没有做过系统规划,只是喜欢,感觉可以全国各地到处走。拍了多年之后,自己对风光的感受逐渐丰富起来,也就有了心得体会。跑的路程是15万公里,15万公里,不仅仅代表物理上的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心理历程。


  中 瑜:作为一个摄影家,你觉得摄影具有哪些价值? 
  张建利:通过摄影关注社会生活,主要有自己的思想,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有密切联系。自己看了很多摄影书,也读过很多摄影获奖作品、摄影名作,对生活的感悟、领会更深。
  摄影的价值在于记录。文字与摄影都是一种工具,文字可以写小说、散文、诗歌、通讯,等等,每一种文体的价值都不一样。摄影有新闻、风光、纪实、静物,等等,一样的道理,如何领悟,与自己的视角与修养有关。例如,关注社会生活,有很多作品可以说明摄影的价值与意义。
  中 瑜:在你长期的摄影生涯中,有没有自己的偶像?比如,你特别喜欢哪个摄影家?
  张建利:我最佩服美国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他是美国最著名、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以摄影作品呈现人迹罕至的自然风光,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象征性人物。他致力于以摄影技艺显示世界的壮观之美,“完全摈弃摄影的记录功能,使摄影成为纯的技术运作,用来担任美感的表达工具”。他的作品以精湛完美的摄影形式,展现动人景观,以个人观念诠释大自然,使人们意识到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所以说,好的摄影作品不但美,而且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虽然意识到了摄影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是风光摄影对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但还没有充分让人意识到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例如,永州的香零山,很多人拍得很美,事实上,香零山周边环境并不好,有很多垃圾。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摄影,让人们意识到群众对环境的疏忽,政府对环境的保护还缺少规划与管理。我觉得,摄影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风光,不仅仅可以审美,同样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中 瑜:有道理!在你看来,一个摄影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建利:这个话题可大可小。最重要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着力点主要是创造美,让人们群众欣赏并产生愉悦;从纪实角度来讲,可能展现的不是美,而是贫苦、污染,等等,唤醒人们对环境对社会的关注。摄影的价值与意义跟摄影家专注的领域有关。中国有一个著名摄影师卢广,专门关注环境污染及社会生活,包括重大疾病、妓女等等,在国际上获了大奖。他的作品表现不是美,而是体现一种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 瑜:你觉得摄影家在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象时,会不会有损地方政府的形象?
  张建利:如果要照顾到地方政府的形象与政绩,很多事情就失去了意义。正是通过揭发阴暗面,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才会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并解决相关问题。例如,沙漠里排污,如果没有新闻记者,没有媒体的揭露,这个问题就不会得到有效解决。
  中 瑜:那么,这种行为就有些近似新闻记者的采访了,在具体过程中会不会受到威胁呢?
  张建利:包括卢广,也曾受到威胁。作为一个摄影师,更要从个人的良知、态度来体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也避免和化解。例如,卢广通过单片或组照,不是针对某一个地方政府,而是针对一种社会现象。
  中 瑜:作为摄影家协会的主席,你怎么看待永州摄影?永州摄影界有哪些忧患?怎么突破?
  张建利:永州摄影组织起步较晚,基础不是很好,整体水平在省内还不是很强,主要表现在缺乏一种凝聚力,所以,要加强组织性,更加注重发展会员、培养会员,对骨干队伍的培养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目前,永州中国摄协的会员很少,在省内排名靠后。其实,不少会员,稍微助他发力,就可以上个台阶。永州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可以出人才。除了做好宣传工作,还要做好交流工作,要大胆走出去。只有与别人的交流多了,才会看到自己的差距,才会找到问题所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己的层次。

 
  中 瑜:现在全国各种各样的摄影大赛很多,请问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建利:中国摄协单独举办的比赛档次最高,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的比赛也算,实行积分制,申请入会。各种摄影比赛越来越多,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摄影对一个地方的旅游经济发展有很大关联,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中 瑜:如果我想学摄影。请问对于我们初学摄影的,你有什么样的忠告?
  张建利:初学摄影,必须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为了玩?为了获奖?还是为了记录历史?
  玩,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怎么弄都没关系。如果是为了获奖,就必须参加各种比赛,就必须投入,在摄影技巧上下功夫,要做到高人一等,要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如果是为了关注社会,记录历史,那就要耐得住寂寞。因为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长时间投入拍摄。也许,所拍的不好看,暂时拿不了奖,但再过几十年,它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体现。
  还有一种就是谋生,纯商业运作,利用摄影技巧赚钱。这在当今社会,也普遍存在。


  【记者手记】2013年5月5日,“十五W公里”张建利风光摄影作品展在湖南科技学院举行,自己应邀去报道,当时就为张建利的毅力和成果感到惊讶。十五万公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可是,对于摄影家张建利来说,才是一个起点。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他的梦想在路上,他要为之不断地跋涉,不断地奋斗。这些年来,张建利一直在探索一种新的摄影表达方式,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眉目。天道酬勤,我们有信心期待他的新收获,新成就。
 
 
   更多相关
    传记作家易碧胜新作《爱在天地间
    传播美育:一场艺术、休闲、健康
    杨音:赋设计予生命 让空间有价
    欧小松:借助高校平台 焕发女书
    张建利:探索新的摄影表达方式
    胡 欣:女书传承亟需规范
    邹武生:承古开今写春秋
    柏成松:墨竹墨虾人人夸
    刘双全:九疑山上白云飞
    李璜之:从湖南走向世界的艺术家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范曾:狂傲拔尘、大爱无疆的绘画大师
· 黄 江:中国油画 大芬黄江
· 刘永刚:站立的文字,永恒的“爱拥”
· 秦国人:记张艺谋
· 张国荣:永远的怀恋!
· 唐兹成: 翰墨真情写爱心
· 王海: 著名农民诗人的传奇人生
· 黄红英: 生命,在音符中跳跃
· 画家李相生:一垄翰墨伴平生
· 赵本山的十年创业路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