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跟随路线是相当成功的。帕尔迪是美国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一直是万科的目标,在2007年我们超过了它;海尔源自德国,但如今业已是国际上最大的家电企业;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IT业自然也是模仿创新的代表。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商业世界多模仿,日本又何尝不是如此?18世纪时,中国茶杯是当时欧洲最畅销的茶具,也行销韩国、日本。但很快日本不再进口而是自己复制;紧接着欧洲也不再进口中国茶杯,取而代之以日制茶杯。因为日本人发现,高鼻梁的欧洲人用中国茶具会碰到鼻子,于是扩大了杯口,这也是模仿创新。
跟随战略的道理何在?以自行车比赛做个说明——在团体赛里的平均成绩一定会比个人成绩好。因为根据流体力学,受阻力最大的是领骑的人,后面一定跟得非常紧,因为降低了阻力。相关数字也表明,基本创新成功率是26%,而模仿创新成功率是90%,这就是后发优势。但后发优势的红利毕竟有限,往下走必须要靠创新。
中国会不会随着日本和韩国,也成为一个创新的中心呢?
文化上的阻滞
创新不是简单地把研发费用提升。《罗马人的故事》在开篇写道:在中华帝国修长城的时候,罗马人在修道路。中国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墙文化,一个国家有城墙,一个城市有城墙,城墙里面紫禁城还是有城墙。罗马呢?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阻碍而是畅通。《罗马人的故事》还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罗马人成功了?论智慧罗马人不如希腊人,论财富罗马人不如迦太基人,论孔武有力不如高卢人。显然这与罗马人的开放思想和包容相关,罗马人打一个城之前得先修道路、建桥,罗马人是工程师,用镐头建成了罗马帝国。
我相信郑和下西洋时的航海技术、编队的组织能力是非常强的。但为什么郑和不能像哥伦布那样发现新大陆?因为没有动力。中世纪时,东西方贸易被中东人垄断,所以哥伦布要去寻找新的航海路线。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要相信地球是圆的,相信只要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一定能走回来;二是为了发现财富,香料、黄金,为此敢于冒险,甚至可以一去不复返。对于这两点,郑和的团队都不具备,这就是“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意思是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组织),譬如明朝,要进行创新是非常难的。实际上,就是因为过去的成功背上了包袱,很难转型。诺基亚、索尼今日的困境也是“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让人唏嘘不已。
启蒙在教育
到近代,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而洋务运动失败了呢?有一点要注意:日本学习了很多中国的文化,但没学“围墙文化”。
航海大发现之后,先与东亚国家打交道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东亚文明在接受西方文明的时候,有天主教和新教两条路径。中国接受的是天主教,而日本德川幕府非常紧张天主教影响统治的稳定性,于是接受了新教。日本接受了荷兰而非葡萄牙、西班牙,因为荷兰是新教,新教是讲资本主义精神的。
江户时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设立洋学塾,讲授“兰学”。而所谓“兰学”,狭义来讲就是荷兰的技术和科学;广义来讲,就是通过荷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最早引进的是医学、地理学、天文学、数学。也就是说,兰学在日本江户时代成为一门学问,差不多100多年的时间里,知识分子完成了西方实证的训练。江户时代结束时,日本识字率最低达到60%,男性达到75%,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1949年时,中国的文盲率还在80%以上。换言之,1868年日本的识字率就远远高于七八十年之后的中国。同时,知识界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勿刻意追求中学为体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证明没法走下去。不要强调中学为体,因为这会阻碍现在的创新。
我到哈佛之后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没法丢掉,否则就不是中国人了。明治维新全面西化,也并没有丢掉日本传统的文化,不但没有丢,反而是日本本土的文化在国际上处于优先地位。建筑业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获奖最多的是美国人,其次就是日本人,英国第三,中国也就是王澍。王澍苦苦坚持的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但不是固守传统,而是把传统建筑语言与现代的建筑结合起来。
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都没有被淹没,一定还有存在的道理,在这个情况下须敞开胸怀认真学习。管理呢?我认为只有一种,没有中式、西式的区别。现代工业、现代企业管理都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产生的,那就拿来主义,向其学习,创新模仿。再往下,当你已经做得最优秀了再谈如何创新。尚未卓越之前,半道搞儒家的教育方法,我的直觉是行不通的。
[本文根据王石在中欧创业营课程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Q&A
Q:很多人觉得中国商人的地位还是很低,抱怨环境不好。
王石:你不是追求民主吗?不是向往公平吗?不是追求正义吗?就从你做起。企业家就从你的企业做起。有什么老百姓就有什么皇上,如果你本人独裁、专政、不透明、暗箱操作,你怎么能指望一个皇上是廉洁、透明、公正的呢?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都是潺潺流水,如果我们自己民主、讲正义、讲公平,自然而然就汇成滔滔巨浪。
Q:不行贿真能做到吗?
王石:很多人不遵守做企业的底线,但至少我在遵守。当然这样是比较难的,但是难之后反而有竞争力。我过去说不行贿,现在照样也不行贿。房地产有一个金科玉律,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万科的位置全部都是在郊区,拿不到好地,所以万科相当一段时间就是郊区开发商。怎么办呢?必须到市场上找回来,要最好的市场调查、最好的策划、更多地用心,在物业管理上、小区配套各方面做好,反而形成了竞争优势。
Q:万科已经最大,下一步目标是什么呢?
王石:万科现在不但是中国最大,还是世界最大。但是,我从来没把这个当成目标,这是结果。后面有追兵,中海、保利、富利、恒大、万达,要超过万科,如果我的目标就是最大,我不让你超,就得快速扩张。我现在和管理层讲,做第二、第三有什么不好?跟着加快出现两个问题,一个质量没法保证,第二资金可能随时断掉。现在,万科第一的位置没变,排第二的始终在变,要超万科的往往结果都不好。
同行根本不知道万科在想什么。万科现在做两个转型。一是技术性的转型,从一个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型企业转变。二是从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变,万科业主现在是150万人,预计8年之后会增长到1000万人。中国人有大的情结,千万不要把目标和结果混淆。
Q:有人说创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王石:万科本想做录像机,可是没许可证;我也想做保险、金融,但进不去。相当长时间内,我一点都不喜欢房地产,也不喜欢商人,但是形势比人强,这个社会搞商业容易成功,搞房地产更容易成功。不喜欢是一回事,但这是你的职业,你得负责任。所以要认真研究,从城市发展史,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这般考察下来,你会发现,房地产、城市规划与发展是最综合的一个体系,不仅牵扯到工程,还牵扯到美学、技术。我现在是很喜欢,但也是这四五年的事情。
如果当时我换了,就没有机会了,人生不可能折腾20年,人生苦短,所以不喜欢也不要轻易放弃。怎么办呢?你把它做好。我当过兵,当过铁路工人,当过国家干部,当过工程师,可以说都不喜欢。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做好,当真正选择喜欢的事业的时候,你会发现认认真真做好的不喜欢的东西,是人生很好的一段经历。我非常讲个性,在部队里很痛苦,但创业中很多性格就在五年部队生涯中形成,比如讲组织纪律,讲团队精神,讲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