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最近心情特别好:对美国反倾销胜诉,无异于打了一个大大的“国际广告”;为德国奥迪本厂配套,一举撬开了欧洲市场坚固的铁门;亚洲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让所有竞争对手英雄气短;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六的汽车玻璃生产商,福耀与全球第四的美国PPG的合作进展顺利。曹德旺从来都不怀疑自己睥睨天下的能力,中国人开的两辆轿车中就有一辆装的是福耀玻璃,同时,占有美国市场的12.5%、日本市场的7%等骄人业绩,让他更加自信。每一个到过福耀的人,都会被那望不到边的巨大厂房和轰轰烈烈10年不停的生产场面所震撼,联想到曹德旺的理想,还有那随处可见的紧张忙碌的外籍工程师,每一个到过福耀的人都会相信,福耀人不是在做玻璃,而是在实现中国人的强国之梦!
初涉玻璃行业
改革开放后,福清市高山镇成立了一家异形玻璃厂,四邻八乡中有名的“能人”曹德旺到厂里当了一名采购员,几年内将水表玻璃的供销做得风生水起。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个企业,当年赢利20万元。1985年,曹德旺将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一举入股高山异型玻璃厂,占了50%的股份,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当时大量的进口汽车涌入中国,而低等级公路却使汽车玻璃频频损坏,中国使用的汽车维修玻璃通常是从日本进口,日本人卖给中国要几千元一块的玻璃,成本仅仅一两百元!生性倔强的曹德旺不服气了,“中国难道只能依赖进口,被迫接受这种不公平吗?”曹德旺开始四处奔走,见人就渲泄胸中的义愤,“我一定要做出一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玻璃!”当然,曹德旺更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将民族大义一结合进来,曹德旺的商业梦想很快就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和喝彩。
进军汽车玻璃
1986年,40岁的曹德旺开始转产汽车维修玻璃。他想方设法从全国各地挖技术、搞图纸。记不清创业初期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试产终于成功。产品信息通过业内渠道发布出去,超低的价格一下子让汽车维修厂家趋之若鹜。当年曹德旺赢利70万元,挖到了他真正的第一桶金。今天看来,曹德旺在偏僻贫穷的福清市一个小镇旁颇有些“义气用事”地迈出的这“一小步”,多年以后被证明是关乎中国整个汽车玻璃行业荣辱兴衰的“一大步”。
1987年,他带着一帮人跑到玻璃制造设备最先进的芬兰考察,硬是弄回了一套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花重金也买不到的世界最先进的机器。有了世界一流的设备,曹德旺立即着手将日本玻璃挤出中国。到90年代初,中国维修市场上的日本玻璃已销声匿迹。曹德旺就这样以闪电般的速度,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1990年,曹德旺抓住美国将高能耗高成本产业进行策略性削减的时机,挥师美国,一举占领了10%的维修市场份额,成功地开辟了这块最大的海外市场。
做世界一流汽车玻璃企业
1996年,福耀与全球第三大汽车玻璃企业——法国圣戈班图谋合资,圣戈班控股51%,福耀占49%曹任总经理。在曹德旺看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拿来主义”算盘开打了,同时一场新的战斗也拉开了序幕。应该说,法国圣戈班是一匹狼,也是曹德旺的一块跳板。此时福耀显然已经到了一个“坎”上,很长一段时间增长缓慢,靠曹德旺一己之力已不能使企业迈过这道“坎”,实现质的飞跃。惟有借助最强大的外力,才能在运营、管理、技术、理念上使公司朝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1999年6月,曹德旺和福耀以4000万美元溢价回购了圣戈班持有的福耀股票,“同床异梦”的日子终于结束。曹德旺兵行险招,用三年时间冒险赌了一个局。最后果真使圣戈班结结实实地从一匹狼,变成了福耀全面提升企业能力的一块跳板。分手后福耀立刻恢复了生猛状态,当年就实现利润7000万元,2000年利润翻了一番达1.5亿元,2001年2.2亿元。1999年,美国公司也扭亏为盈,到2001年,重新恢复美国市场1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福耀总销售额的40%。曹德旺说:“这次合资确实让福耀产生了质的飞跃,从只能生产跨入了设计、研发领域,从此福耀真正成长为足以与全球最优秀的汽车玻璃制造商抗衡的大型企业集团。”
纵横全球与国内布局
多年努力精耕细作,福耀在国内市场早已是一骑绝尘,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奥迪、一汽红旗、捷达、上海桑塔纳、二汽富康等合资轿车全采用了福耀玻璃,国内另有184家汽车制造商让福耀为之配套。目前,“福耀”是中国汽车玻璃行业惟一的“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福耀玻璃销售额达到24亿元,利润达到创纪录的5亿元。
与此同时福耀在全球市场大显身手,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欧洲、中国台湾和香港、中东地区等地已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当然,崛起太快也引起了国际市场的不安。福耀在美国市场12.5%的占有率和25%的净利润,让全行业亏损的美国本土企业感到痛苦不堪,美国人终于决定“奋起抗争”。
2001年3月,全球第四大制造商美国PPG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对福耀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加征11.8%的反倾销税。消息传到国内,曹德旺瞠目结舌,热血上涌!脾气一向火爆的曹德旺,像一头易怒的公牛,先后不惜血本砸了300万美元请了国际律师,挺直腰板飞到美国与他的“巨无霸”对手“硬碰硬”去了。长达三年的马拉松官司最终在2004年以福耀的胜利告终。整个过程曹德旺对美国人是“又打又拉”,先是不依不饶据理强攻,让美国人认识到不合理的“反倾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福耀2003年加大力度使美国销量不降反升,比2002年上升了30%,美国人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了。此时曹德旺不失时机地采取了具有东方智慧的外交手段,台上唇枪舌箭,台下请客吃饭。曹德旺对PPG老板说:“我这全球老六与你这全球老四打架,肯定会打得前三名高兴死了。我们两败俱伤,得利的其实是他们。”曹德旺给美国人讲了中国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之后,最后说,“我们应该握手言和,合作双赢。”PPG也认识到,即使把福耀挤出美国,国内的高成本也不会让自己的日子好过。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由PPG向福耀提供技术、设备支持,福耀完成中国工厂的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原料)技术改造,负责生产产品,PPG负责北美市场的物流和销售渠道,然后PPG停止了对福耀的反倾销调查。一对势不两立的“官司冤家”,就此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至此,这场官司非但没将福耀从美国扫地出门,反而使美国市场完全洞开,更多的美国汽车制造商陆续成了福耀的客户。它的“国际广告”效应,还为福耀开辟了通向欧洲市场的新路径,在日本、俄罗斯、澳洲的市场份额,也迅速分别扩大到7%、10%、30%!曹德旺一脸得意:“这就叫化腐朽为神奇。”
全球市场棋行天下,国内市场的战略布局也是紧锣密鼓。了从2001年开始福耀在东部上海、西部重庆、北部长春、北京陆续投入数十亿资金建立大型生产基地,布局掌控全国市场,以满足各大汽车厂商就近配套的要求。这几大基地,已成为福耀稳定的“铁三角”,全部投产之后,福耀的整个中国市场将成为一盘联动棋局……
2005年6月1日,欧洲市场新的路径洞开,德国奥迪本厂正式采用福耀玻璃。这让曹德旺很是兴奋了一阵,因为欧洲人的严谨苛刻使其市场比美国市场更难以撬动,“那才是真正的高端市场。”为了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企业,福耀一直在面向全球大力招聘人才,公司里忙碌的外籍工程师随处可见,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正在进入总经理和核心技术阶层。“福耀真的是越来越强大了。相信三五年之后,福耀将进入到全球第三、第四名……”曹德旺一边说,一边抱着双臂在他巨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表情坚毅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