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在五彩缤纷、乐声悠扬的“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盛大颁奖典礼上,一位精神抖擞的美丽姑娘用银色的双拐快捷地登上颁奖台。人们立即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印象鲜活如初:在中国人企盼奥运火炬整整企盼了一百年即将如愿以偿的前夕,极少数“* ”分子却在闹事,妄图破坏。这时,一个微笑着的美丽中国姑娘,在巴黎不顾他们的揪发、扯打,硬是用残缺的身体,以临危不惧的坚强护住了手中的火炬,虽然她的下巴被磕破,身体也有多处淤青。守住圣火后,她微笑着,双手高高举起火炬并大吼一声“中国加油”,声震四周。这一瞬间,被永远定格!
亿万华人,不,世界不仅记住了这个瞬间,而且记住了这个美丽的姑娘——金晶。
金晶的举止、金晶的微笑,显示了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坚强,也生动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维护正义的民族责任感。更向人们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风采,也让人们刮目相看今天中国的新一代。
人们震惊金晶当时的举止,并对她投以关注,她被誉为:守护“祥云”的天使、轮椅上微笑的天使、圣洁的天使、最美丽最坚强的火炬手、圣火维纳斯……
面对赞扬、荣誉、鲜花和掌声,金晶总是谦虚地说:“只是因为我正好在那里”,“换作其他人在那个位置,也会做出和我一样的事情来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做”,“我只是一代表而已”……其实,这一壮举并非巧合,也不像她自己说的那么简单。这一刻,实际上凝聚了金晶多年不屈奋斗的勇气;又蕴含了她许多超越自身局限的能量和不懈追求。
我选择微笑,不选哭泣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每件事情都会有它的两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想关键是你愿意选择哭泣,还是选择微笑。”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历练与磨难,难以有这样的领悟,更不会有这样的睿智。金晶说出这番话,正因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童年。
金晶于1980年10月出生在包公故里的安徽省合肥市。金晶的父亲金建生是上海插队知青,参军回来后被安排在合肥市肥西县一家工厂里工作,并与金晶的母亲刘华瑶恋爱、结婚。
从小金晶就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爱跑爱跳,爱唱爱笑。在家族同辈的小兄妹中,她是领头羊,孩子王,大家都听她的。平时放学,母亲常会去接她,如果在一堆小男孩中发现一个扎小辫子的,那一准是金晶。她自己说:“小时爸妈一度以为我患上了多动症。全家人都认为我投错了胎,应该是个男孩子。”作为“假小子”,她有着男孩子般永不服输的性格,好打抱不平,甚至敢和男孩子打架。
原本无忧无虑的她,在9岁那年,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刻骨铭心的病痛,如晴天霹雳改变了她的人生。
一开始小腿下三分之一的地方长了一个小硬块,隐隐作痛,不久后越长越大,疼痛也有些难忍。医院穿刺检查是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告知其父母“可能只有半年好活,如果接受截肢和化疗,存活率也只有百分之三。”父母生怕给她精神压力,尽管在背后哭成泪人,当着她的面却竭力装得没事人一样。尤其当他们得知化疗过程异常痛苦,就不忍心让小小年纪的她去受这份罪,于是忍痛选择了顺其自然,“与其让她天天痛苦地苟全生命,不如让她开开心心地过完这最后半年”,父亲甚至打算不惜一切,带她周游世界。但是有一天晚上,金晶有事还未回来,金爸等女儿时,慢慢走到她独睡的小床边,久久地盯着床出神,“我当时想,这张小床再过几个月就空了,再也看不见女儿了,心里一下很难受。那时,我突然下决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都要救活金晶。”决心一下,他马上与上海著名的长海医院联系,并背着女儿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当时他心里忐忑不安,甚至想过“去时两人,回来一人”的凄凉后果,但他又一再告诫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作出决定,“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长海医院给金晶再次做了认真全面的检查。为了防止病情突变,医生决定从金晶膝盖上面把整条腿截去,而不是只截膝盖下面的小腿。当时金爸是一边用颤抖得十分厉害的手签字,一边内心不断挣扎。他知道自己这一搏后,就完全听天由命了,祸福全然不知。回家时,他的腿发软,提不起,但他努力镇定,对正在玩变形金刚的女儿说:“你的腿保不住了。我要保你的命,所以要截肢。”年幼的金晶还不太明白自己这一人生的重大突变,只是有点难过,心想这下皮筋跳不成了,跑步也跑不了啦……哭了一小会儿,又与赶到上海来陪她的两个表弟嘻嘻哈哈地玩起来了。
当时,小金晶的懵懂胆大,真是少见。开刀那天上了手术台,医生正在她的腿上画线,她竟硬要坐起来,亲眼看医生为自己截肢,最后医生只好把她绑在手术台上,蒙上眼做手术。就这样,金晶接受了高位截肢,从此失去了右腿。
手术后,金晶醒来对妈妈说“很痛,很痛,但我不哭。”听了女儿的话,母亲几乎要疯了,心痛得不行,大声喊医生给孩子打止痛针。但医生担心没过间隔期就打,容易药物上瘾。这时,躺在床上的金晶听说会上瘾,直摆手:“上瘾不打,上瘾不打。”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真是个倔强的小女孩。
等可以下床了,她就像小兔子一样,单脚蹦跳着到处跑,弄得医院里上上下下的人看见她都知道这就是那个叫“上瘾不打”的漂亮小姑娘。
截肢后要化疗,一般人都受不了。金晶的化疗采用的是“美国最新方案”,用的药虽不贵,但她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有时呕吐得连胆汁也吐了出来,有时还会全身痉挛,痛得倒在地下打滚或缩作一团,看着都令人揪心,母亲只得悄悄抹泪。见母亲难过,懂事的金晶总是抱着盆一边喝水,一边呕吐,一边还摇手示意父母不要靠近。若是在家要吐,就赶紧把自己锁进小屋,不让父母进来。回忆起这段情景,母亲刘华瑶眼里不时闪着泪花。
一年的化疗,让金晶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学会单腿站立,学会用双拐,甚至扔掉双拐单腿蹦跳。而父母一想到金晶今后的生存,即使再心疼她,也不刻意娇惯。父亲一再教育金晶:“你要活着,就要受很多苦。不受苦,就会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离开爸妈。”母亲总是什么事、什么家务活都让她干,比如扫地、晒被、拖地板,这样无形中进一步培养了金晶的独立与坚强。
一年后,金晶继续上学。开初,父母还担心同学会欺侮残疾的她,每天都是父亲接送,可是不久她就自己独立上学,连下雪天也如此。再后来,她靠单腿蹦跳照样打乒乓球、羽毛球,甚至发现爬树、翻墙,也只是“稍微困难一点,但是再怎么样还是能过去。”正因为如此,她感到装假肢行动慢、不方便,就不肯装,宁可用双拐。自然,有人也就小心翼翼地问她:“在路上走,你在意别人的目光吗?”金晶爽朗地说:“不会,我习惯了。”而她用双拐与表弟妹们上街,他们走得累死,也赶不上她。更厉害的是她照样打架、打抱不平。上初中时,一天她的胖表弟哭泣着跑来向她告状,说自己受人欺侮了。她气得把双拐往同学手里一丢,单腿蹦跳着赶上欺侮人的男生,一把揪住,发出严厉的警告。从此以后别说无人敢欺侮金晶,就连她的两个表弟和与她要好的小朋友也无人敢欺侮了,而且还有人主动地帮助、照顾她。她呢,就自封为“独脚大侠”,见人总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她,不仅用行动向命运挑战,而且更懂事了。
教室里,桌椅间的走道狭小。她怕妨碍别人走路,就不撑拐杖,单脚蹦跳,结果有一次下课从讲台上跳下来,一不小心,重重摔倒,残肢硬生生地杵在地上,疼得钻心,当时就不能移动了,还是同学把她扶上座位,但她都未哼一声。到医院检查,才知残肢的骨头碎了一部分,后形成了囊肿。
当她看到为了给她治病和加强营养,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卖掉了电视与冰箱等一应电器,父亲到上海打工,母亲下班后又学打字接活贴补家用,她觉得不能让母亲这样劳累下去,她的舅妈与表弟妹来她家,发现她正穿着父亲的羽绒服、裹着棉被用打字机打字,一问才知道,她是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打文件,以减轻妈妈的负担。打好的文件整整齐齐地垛在门后靠椅上,竟有厚厚的一摞。
生活就这样让金晶在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人生中有些事没有退路,也回避不了,必须坦然面对。金晶就凭借那永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和乐观的天性去拼搏,并充满豪气地说:“上帝把我的右腿拿走了,我要告诉他,即使这样,我也要走完全程。”
没有行不行,只有做不做
金晶初中毕业,按政策回上海,考进了一所中专学计算机。毕业后,由宝山区残疾人劳动服务所推荐,在金富门大酒店当接线员。当时工作三班倒,每天上班12小时,她都坚持来回乘公共汽车,平时什么事,也都坚持自己做,还常和女友逛街,令人感到她和健全人没什么差别,同时她还积极参加残联的有关活动。
她的自信、独立和坚韧,使命运给她打开了另一扇门,并再次改变了她的生活。
那是2001年她代表区里参加市残联的讲演比赛。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主任也是评委,认为金晶表现不错,就特地到后台看她,想让她当残疾人运动员。金晶当时很兴奋,但她的父母出于对女儿的关爱,怕她身体和精神再受到伤害,何况她已有了一份工作,还是“平安是好”,就没有同意。然而没过多久,轮椅击剑队教练又找到金晶,问她对击剑有无兴趣。一听击剑,金晶的劲头就来了,就好像电影里的佐罗在向她招手。
原来截肢接受化疗的时候,金爸为了激发女儿战胜化疗的勇气,也为了分散注意力,带她看了各种各样的影片如《杨家将》、《霍元甲》、《佐罗》等等。她特别喜欢《佐罗》,一连看了好几遍,觉得佐罗特别有正义感、“很牛”、“很帅”,每次看完都“热血沸腾”,并把他当成偶像来崇拜。同时金晶从小也受到了家庭祖辈革命斗争事迹的熏陶。她的曾外祖父许习庸将军就是安徽党史上第一次武装起义(1926年吴山起义)的副司令。外公许有为教授曾多次将革命军与敌激战的英雄事迹向儿孙们讲述。所以金晶的幼小心灵,充满激情,遇到困难从不回避。金晶想,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让她可以像佐罗一样拿起剑,“这个机会一定要把握”,尽管教练事先警告“训练很辛苦,比赛很艰难,淘汰很残酷”,但她没被吓住,反而主动表示只有接受这样的挑战,人生才有意义。
聪明的金晶让姑姑做父母的工作,又让父母实地考察。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2001年7月13日,正是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金晶走进了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走上了轮椅击剑运动的道路。
尽管金晶总是说:“我觉得相对其他运动员,我吃的苦挺少的。”实际上,参加轮椅击剑,她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手臂相对比较短,比较瘦削,力量不足,而且高位截肢也使她在防守上有一定的劣势。然而这些绝不能阻挠她实现做一个像佐罗那样的击剑手的梦想。关键是做,刻苦磨炼,“喜欢就要付出代价”,金晶说。
夏天穿着很厚的防护服,汗如雨下,说不怕热是假,但从不叫苦,贵在坚持;练习击剑,身上常被戳得青一块紫一块,说不怕痛也不实际,但她咬牙不叫喊,贵在勇敢;练习中,一个动作常常翻来覆去要练无数遍,说不嫌烦令人不信,但她苦练不辍,贵在坚韧。有两次剑锋狠狠地扎在她残肢的骨头上,痛得泪不由自主地流下,幸好戴着防护帽,别人不知道,就此右残肢上留下了两个“看上去有些恐怖的囊肿”,但她毫不退缩,贵在倔强。
她就这样,用残缺的肢体一下一下地做着艰苦的攀登。功夫不负有心人,缺陷化作了手捧的鲜花,困难变成了身后的掌声。她在轮椅上舞出了精彩:几年间,由上海轮椅击剑队队员升格为国家轮椅击剑队队员,参加了国内外多次比赛,获得了不少奖牌,最让她引以为荣的是2002年10月获亚运会重剑个人第2名和2003年11月获新西兰世界轮椅锦标赛重剑个人第三名。
生命是一种精神
人生总是起起伏伏,潮涨潮落,很少一帆风顺,金晶也是如此。2003年她处于击剑竞技的顶峰状态,一心希望能参加2004年雅典残奥会证明自己。哪知道,最终为了“整体需要”,金晶及其他女队员都没有能够参加,她特别失望,在日记中写道:“除了失望,还有彻骨的痛。当时看着曾陪我走过两年的剑,不禁哭了,觉得自己对不起它,陪我打了那么多场比赛,因为主人不争气,却没有能够去奥运会一展身手。”但金晶并未气馁。因为她在击剑队这个大家庭里,与大家一起朝一个目标努力,一起并肩前行,一同摘金摘银,一同披荆斩棘,团队的观念,整体的观念,使金晶的思想上更成熟了,不仅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遇事心态也更平和,更宽容。当她得知男队一举拿下团体金牌,她释然了,真诚地为队友欢呼。而四年后她因竞技状态,再没有机会参加残奥会了,虽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但她还是心甘情愿地为参加2008年残运会的3名上海队友当陪练。
面对这样的生命精神,命运能不再一次地眷顾于她吗?
2007年的一天,一位朋友见她那样倾心于奥运,便在MSN上建议她去报名参加央视举办的“你就是火炬手”选拔比赛。也许换种方式可以实现梦想,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她根本未想到会胜出,“全国那么多人,光上海就有成千万的人参加,我算什么呀?”但她有一个想法,“一是让自己有动力,把我对残运的梦想坚持下去,二是我是上海轮椅击剑队员,参加这样的活动,还可鼓励与我一样的那些需要拄着拐杖、需要用轮椅的人,用我的微笑和行动温暖一些悲伤的心,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让他们对生活乐观起来。”金晶对奥运的执著,她的乐观和自信,令人动容。
经过层层选拔,在联想火炬手的最后一次选拔中,金晶以重在参与的平和心态站在台上,焕发出令人醉心的笑容。最后,她以全场最高票当选,后又成为境外10名火炬手之一。
她的梦想实现了,于是就有了那令人难忘的一幕:金晶以她的行动捍卫了火炬的尊严。
当记者采访问到她抵抗暴徒保护火炬那一刻的想法时,金晶说:“那一刻,我只想保护火炬。”“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金晶当时的想法,显示了一种毅力,一种勇敢,更是一种精神。
生命,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我服务我快乐
金晶从法国巴黎归来,一下成了名人,并获得多种荣誉:第十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但她始终没有飘飘然,没有不知所以,因为她觉得自己只是尽了本分,仍是一个普通人。而且经过这次,她觉得现在自己需要做的是把爱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要搜集更多的微笑,我要把它作为送给全世界的礼物,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微笑。”这就是她新的目标,生命中又一个新的闪光点。
金晶决心从具体的事做起,一件一件做踏实,努力于公益事业:
残奥会期间,她是助威团形象大使,是残奥会开幕式圣火传递绕场第一棒,是央视体育频道特约出镜记者,在《火眼金晶》节目中每天报道残奥会。那阶段,尽管紧张又忙碌,但金晶感到开心,她为传递“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理念付出了一份努力;她把中国8300万残疾人付出的心血表达了出来,让世界看到了文明进步的中国,她欣喜。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地动山摇,深深牵住了金晶的心。她觉得责无旁贷,自己应当为灾难中的同胞们献上一份爱心与努力。
她三次向灾区捐款——地震第二天,她就悄悄到银行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汇款,本想匿名,但银行汇款有规定,只得填写真实姓名;第二次在南昌,在当地向地震灾区灾民捐款;第三次是她刚到上海普陀区市政工程管理署的工作岗位,第一件事就是以职工的身份委托单位向灾区捐款,表达自己的心意,而且是她月工资的数倍。
6月1日、12日两次赴地震灾区慰问灾民,尤其是受灾的学生——她“在那边看到了太多需要援助的孩子。很多人的苦难不为人知,因此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替他们把信息发出去,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她曾特地去向有关部门建议,建筑新校舍和其他建筑,一定要为残疾人准备特别通道。她认为她小时候被截肢,自己的创伤不及灾区孤儿的万分之一,“他们一下变成残疾,一下目睹那么大的灾难,身心受重创”。“眼下被截肢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而不仅仅是物质的资助”。她希望能给地震灾区的孩子一个榜样,残疾并不可怕,残疾人也能读书,也能上大学,也能工作。从地震灾区回来,她始终牵挂着那些孩子,与他们互通短信,保持联系。尤其是郭婷婷与邓宇跟她感情特别好。当邓宇发来消息告诉金晶“姐姐,我装好了假肢”,金晶真为他高兴。因地震而残疾的孩子的心态,比她想象中的好,她真是说不出的欣慰。
6月3日金晶又专程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看望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罗荣等青年朋友——她把自己签名的《心灵鸡汤》送给他们,鼓励他们用坚强面对伤痛。
与此同时,她还关心其他需要关爱的人及残疾人——2009年元旦,在合肥治疗白血病的13岁女孩王璐瑶因病被父亲抛弃,她把金晶当做偶像,在困难条件下,自强不息,感动了远在上海的金晶,特地录制了“鼓励视频”,作为新年礼物专门托人送来。1月中旬,金晶被评为“心动2008安徽十大新闻人物”第一名,正好到合肥参加颁奖盛典,又专门到省立医院去看望璐瑶,送一精致笔盒祝愿她早日康复,同时亲切地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她,尤其是用自己当年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活不下去”,“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来鼓励刚经过化疗的璐瑶,要她“快乐积极”,“战胜病魔”。细心的金晶在了解到璐瑶一直躺在病床上,极少下床的情况后,就对璐瑶的母亲说,待璐瑶病情好点一定要下来走走,“我从前化疗就是这样的,一方面营养要补上,一方面应尽量多运动,对恢复有好处。”金晶的爽朗与积极,感染了璐瑶,两人像久未见面的姐妹一样亲切攀谈,让璐瑶在寒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暖意。
金晶就是这样,用她的爱心关心着人,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着人,使身旁的世界亮起来,自己活得也更充实更有激情,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认为要真正能从心灵上帮助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所以她准备进一步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找到打开人的心灵的钥匙,以便自己能像高明的医生一样,一下扎准病人的穴位……
金晶以她20多年的生命的历程告诉我们:人生无非是由失败、挫折和少数顺境组成。失败与挫折迫使自己处于不断追求中。只有拿出勇气和毅力去拼搏,生命才能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生命也由此丰富多彩。虽然从局部看,这也许不完美,但许许多多的不完美,最终组成了完美,也就成就了人生。因此,前方的路上不管是鲜花还是荆棘,都应坦然面对,微笑前行,以生命的激情,撞开希望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