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2日,坐落在深圳罗湖闹市的我国第一座个人出资兴建的公益性五星级大酒店——彭年酒店,迎来了营运一周年的纪念日。这座楼高58层、面积10多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具有五星级标准和深圳市最高的空中旋转餐厅、被称为深圳第三高楼的大厦,格外受到世人瞩目。因为,一年前的今天,这座大厦的主人——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时年78岁的港商余彭年先生向世人承诺:大厦每年纯利永久性捐献我国教育、科技、福利事业;每年损献1000万元人民币用作科技教育资金,其中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设立的“彭年科技奖”,将对一批为深圳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给予重奖。是年,首届“彭年科技奖”经专门设立的评审机构评定揭晓,18名科技工作者和经营者获奖,分享总额为350万元的奖金。
余彭年先生称,科技是人类进步的灵魂,设立科技奖是他多年的愿望,目的是激发越来越多的人为民族振兴而奋斗,彭年科技奖将办得一年比一年好,并在条件成熟时扩大评奖范围,加大资金规模。
年近八十的余彭年先生,看似五十之余,红光满面,精力充沛。在繁杂的大厦事务管理之余,骄傲的老人也常在宽敞的大厦办公室里摇壶品茗,回顾自己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禁不住感既系之:自己追逐过金钱,也如愿以偿地拥有了巨大的财富。而在金钱和财富面前,老人更多的是清贫时的豁达、无私、无畏。想当年,自己构思在深圳建一座公益性的大厦,曾遇到过重重阻力。如今,大厦经营已硕果累累。这些财富凝聚过他的辛劳与创造 ,它来自社会,最后将它无保留地回馈给社会。
这是一种睿智的安排。他不懊悔当年的承诺。
苦难少年
余彭年(又名彭立珊)祖籍湖南涟源。其父余麟阁,其母萧氏。余麟阁在涟源蓝田经商数十年,历经磨难。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其父身遭枪击,险些丧命。1912年,涟源又遭水灾,全家八口及房屋财产全部被洪水冲走。水灾过后,在父老乡亲的鼎力资助下,父母及兄弟六人才得以团聚,重建家园,继续从事小本经营。时至今日,余彭年仍忘不了乡亲们的扶助之恩,父母的叮嘱一直铭刻于心:“日后若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记父老乡亲的恩德,为家乡做几件好事。”父母病逝前,又将儿女一一叫到病床前,千叮万嘱,不忘报答乡亲。这种不求个人名利、但愿助人为善的美德,深深地植根在余彭年的心中,即使身陷囹圄,也未曾动摇。
1949年,余彭年在湖南有过短暂的记者经历后,辗转来到上海经商。1954年冬天,不料被人诬为“逃亡地主”和“有海外关系”而被判刑三年。
服刑期间,余彭年因“表现好”和“有文化”,被安排拆阅犯人的外来书信,并加以归类、分发。余彭年每每读到这封封饱醮亲情的书信,无不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想到父母在刀兵水火重重困苦之中的养育之恩与生前嘱托,更坚定了余彭年立意不违父训,实现父母遗愿,回报人间真情的信心。
3年监狱刑期届满之前的两个月,命运之神开始眷顾狱中的余彭年。
“逃亡地主”被查证不实,“海外关系”也子虚乌有,余彭年狱释。
上海已不是安身之地。余彭年时时刻刻想到的就是回到湖南老家去。余彭年本想做一番大事业以后回乡报效乡亲的,但此时此景,孤身一人,身无分文,如何面对家乡父老?“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之志。”少年余彭年即已立志“游四方,成大事”,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余彭年怎能赤手空拳回到涟源?在友人的介绍下,他选择了当时正值战乱过后悄然崛起,与上海滩几与等名的东方之珠——香港。
历经挫折
1958年,余彭年经过合法申请批准,从上海来到了香港。
一张通行证,一只空空的行囊。除此之外,再就是满腔的热血。在香港街头,余彭年饱受了漂泊之苦。先后做过清洁工、勤杂工、泥水工等。露宿街头时,被误认为是小偷而遭到殴打;流浪街头时,被视为偷渡者而关押;仅仅为好奇而观看打群架,也被误认为是同党而遭到追打……
在颠沛流离中,余彭年动摇过,后悔过,痛苦过,还曾为不能实现父母的遗训而想到过自杀。但是,余彭年却从来没有堕落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渴望自己有滚滚而来的金钱,但他更看重的是人间真情与父母的教诲。
许多年以后,余彭年在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信中写道:“海外侨胞并不是生下来注定发大财、能成为大富豪。其实,他们大都是凭着一双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每一块钱都凝结着侨胞的血汗,饱含着他们的心酸。然而,只要事业有成,他们就不忘为家乡造福……”
在当清洁工时,余彭年懂得了怎样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别人的尊重,也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的劳动;在当勤杂工时,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只有竞争才有平等的道理;在当泥水工时,又使他对建筑业、进而对房地产业稍有认识。
勤劳、善学、经验逐步积累的余彭年得到了一位房地产老板的赏识。他追随老板进入了台湾房地产市场,且历练愈来愈深。后来,老板以“单独出资、利润双方平分”的方式放手让余彭年自组公司进行经营。人到中年的余彭年掘到了“第一桶金”,同时筹划着下一步掘金之路。一辈子别无嗜好、不赌马、不沾麻将的他依然保持着习惯性的生活方式,自奉甚俭。为使口袋里的钱变成更多的钱,他选择了股票市场。但余彭年不谙此道,将资金全部投放进去,灾难随之而来,1967年,香港股票从1700点高位狂跌至300点,余彭年损失2000万,几乎是他的整整“第一桶金”!
坎坷崛起
有许多人在遭遇到了如此毁灭性的打击后,便会一蹶不振。但余彭年清醒地认识到:金钱是可以失而复得的。
在记者问及“一个人如何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时,余彭年极快地回答道:“判断力。”当年在股票市场投机时跌下的一跤,就是因为自己不懂股票,而没有准确的判断力。如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关余彭年两个成功的例证,同样说明了判断力的重要。
股票投机失败后,余彭年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房地产界。
1967年,香港影星李小龙病死,留下一套1000多平方米的豪宅。香港人迷信,认为名气太大的人住过的房子不能住,所以没有人敢买。余彭年当机立断,从银行贷款70万元,自己掏出35万元,将这栋带有游泳池的豪宅买下,并装修一新。尔后,租给外国人住了8年,*租金还清了银行贷款。到1996年时,这套房子价值达到7000万元。
1975年,寓居香港的某贵妇去世,余彭年又花250万元买下她的豪宅,重新装修。到1995年,这套房子升值至8000万元。
余彭年审时度势,将这两栋房子都转手卖了出去。
奇妙的香港房地产界为余彭年重新崛起提供了一次次机遇。他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多少年来,沉浮于严酷的生意场上的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父母的遗训。1981年,已年过半百的余彭年思乡心更切,国门洞开使得他更添回报家乡的豪情。是年,余彭年在自书《我的感言》中写道:人年五十,事业如有成,好比十八姑娘一朵花。人生几何,应当机立断,在不影响健康的原则下,想尽一切办法享受外,如条件许可,当与人为善慷慨助人……
回馈乡情
1981年,余彭年回到了阔别整整32年的故乡——湖南涟源。自此,开始了他回馈家乡父老的义举善行……
7年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在省会长沙刻碑铭记他历年来对故乡的捐赠:
涟源县医院救护车,各种医疗仪器
涟源县龙卷风救济款
涟源市立珊学校
涟源市水坝一座
涟源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长沙五一广场地道工程
长沙立珊公交线
长沙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大庸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上述捐赠项目,折合人民币约1500万元。捐赠偏重在医疗、教育等项目上。而这些还只能算是余彭年对内地大规模捐赠的起点。
对于在境外摔打了数十年的余彭年而言,那回馈桑梓的浓浓乡情,早已升华为报效祖国的一腔赤诚情怀。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余彭年心如刀绞。许多人通过电视见到了余彭年脸带歉疚的神色及其解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了他的资金调动,在建中的彭年大厦需要资金。但是,他仍然捐出100万元……
也许,任何慷慨陈辞都不及余彭年此时的略显无奈,更能印证他曾经表白过的那番心迹:“每一块钱都凝结着侨胞的心血……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把它浪费和滥用。”余彭年遍施金钱,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却是“锱铢必较”。在深圳,1991年,他向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100万港元用于奖教助学。3年后,他又向深圳大学捐赠了科研经费200万元……年年来,余彭年在内地共捐助兴建学校400余所,无数素昧平生的失学儿童得以重新走进课堂。1991年3月,国家副主席王震为余彭年颁发接受捐赠证书。余彭年握着烫金证书时,激动地说:“接受王副主席为我发的证书,十分荣幸、十分高兴、十分激动。我所捐赠的微薄款项,只是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以报祖国的养育之恩。”创业的艰辛令余彭年深深体会到“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的人间冷暖,他立下了“宁我助天下人,毋天下人助我”的座右铭,并点滴付诸行动:经常探访香港老人院和孤儿院、创办九龙塘护老中心、担任尖沙咀街坊福利会永远名誉会长、国际九龙狮子会会员,并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余氏慈善基金会”等,成为香港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壮心不已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余彭年就在做着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收缩分布在香港、台湾及海外的投资。能调集起来的资金都到了深圳,最后集中在“彭年广场”这座巨型建筑上。
操一口混杂有湖南、上海、香港口音的普通话的余彭年不无骄傲地说:“这座大厦全是我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一不要还借款,二不欠利息。我还预留了一部分后备资金。这座大厦就是母鸡,我把它的全部利润永久性地捐给社会,70年不变。”余彭年在他依然耳聪目明的高龄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他的构想。2000年10月12日,彭年酒店正式营业。现在,包括他身边的人在内,任何人都不再怀疑他所决定要做的一切了。
彭年大厦历时数年落成了,亚洲金融危机也已成为过去。一份最新的捐助方案在余彭年的案头形成。他的决定是:将彭年酒店2000年10月10日至16日的营业额1000万元全部捐赠深圳高交会,设立“彭年科技奖励基金”。为保障这项科技奖的长远运作,余彭年进一步明确:每年再追加1000万元,扩大基金规模。
设立科技奖是余彭年多年的心愿。从医疗、教育到科技,清晰地显示出的正是纵横海内外商界数十年的余彭年的目光及抱负所在。
到此境界的这样一位老人,对金钱、财富又该持什么样的认识呢?
余彭年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他硬是没有安排儿孙们介入彭年大酒店的管理工作,反而用高薪聘请了外人管理。问他为什么不让儿孙继承大厦业务,余彭年说,“我在酒店只给他们一个名誉董事帽子,儿孙们有足够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要是无能力,大厦的基业会给败得精光。”
热心捐助教育、公益事业,却不为子孙后代遗留巨产。对此余彭年自有一番道理:“条件许可,当慷慨助人,但切忌多留钱财给后辈。”他说,“儿孙强于我,买楼置业做什么?儿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老人心中充满对生活对人生的独到理解和信念。他认为做父母者,重在教育儿女立世谋生,再给儿女创造一个学习本事的机会,做父母的就尽了“倒孝”了。
余彭年一再表示,他的捐资之举并非为了个人扬名,而是真诚地希望能够吸引和带动更多的海外侨胞、境外爱国人士都能多为国家尽一份心、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