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省江西商会惠州分会常务副会长、惠州市农产品协会会长、惠州市来发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惠州市江西人家酒楼董事长朱来发先生
文/本刊特邀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易俐
假如把商海比喻成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生命的长征就是走向凯旋的唯一途径。挫折和沮丧犹如烈火炼金,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经得住大浪淘沙的考验!是被逆境消灭还是与困难斗争,取决于人的精神,生命的长征是精神的仪式,是英雄的炼炉,没有绝境下的抗争就没有奇迹的诞生,寻常的个体要追求不寻常的人生价值唯有战胜平庸,超越寻常,在灵魂的困斗中脱胎换骨,经苦难的洗礼而重生,没有任何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拼精神,钻技术,战心魔,斗才智,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今天,通过对广东省江西商会惠州分会常务副会长、惠州市农产品协会会长、惠州市来发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惠州市江西人家酒楼董事长朱来发先生的采访,从他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的精神是奋斗的源动力;永远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做人做事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与朱来发先生谈起他的创业之路,让我感慨!让我震撼!他是一本书,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
是啊,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和寻觅中走向成功,在坎坷中毅然奋力前进,这是一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就是你的信念、这就是你生命的灵魂。一次次的跌倒又一次次的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攀登上新的高峰。走过千山万水、越过悬崖峭壁,要经过多少次的磨练和煎熬,要经过多少次的血泪交加,你才似乎看得见有那么一抹朝霞,有了那么一点新绿。
贫穷的孩子早当家
当朱来发说出“贫穷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时候,更多的不是指自己,而是指他的哥哥。
朱来发的家乡是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小山村。提起小时候的故事,他神情凝重。那时候,他爷爷奶奶外婆阿姨兄弟姐妹一家老少十一口人,全靠父母种田为生,就算天天在田里干活,也养活不了一家人。1971年出生的朱来发,也跟着一大家子人经历过吃不上饭的日子。
姊妹弟兄五个中,朱来发排行老二,因为家境贫寒,哥俩也要面临究竟让谁读书的严峻问题,“两兄弟都读没办法生存”,这是朱来发的原话,他用的是标准最低、也是对生命最严肃的一个词——“生存”——“所以说贫穷的孩子早当家,于是从小很懂事的大哥初中没毕业就去种田务农了,把读书的机会给了弟弟。也正因为读书机会抉择的艰难和曲折,才让朱来发更加想要改变贫穷的现状。
我在心里早就有了定位
朱来发当年读的师专,师范毕业可以分配到乡镇里教书,“我没去”这三个字说的很利落,然后是停顿,像是又回到了做这个决定的那一刻,好像很轻松的早有准备的像这样结束学生时代。
“说句心里话,我是不愿意教书,不是我瞧不起老师,我是从小感觉到一点,穷怕了!穷就要改变!”。有些现状我们也能体会,有些话我们也能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朱来发这样敢于改变,努力用行动去改变。
“怎么改呢?”他像启发自己一样自问自答着:“其实,我在心里早就有了定位,两条路,要不当官,要不经商。”他给自己一个个条件的细细分析完,告诉自己:“坚决下海!”于是他放弃了给他分配的公司,放弃了他专业所指的教师行业。在那个大多数人都安于学校分配制度,有闯劲儿的年轻人顶多进城做了打工一族为老板累死累活的年代,朱来发要创业了,顶着父母反对的压力,朱来发决定要为自己的事业拼命了,他甚至没上一天班就下海了。
差价,我就看中了这个
经商这样一个决定,朱来发也不是盲目、冲动的做出的,他在读书的时候就对商业很感兴趣,那时候他已经发现了由于地理条件,自己的家乡江西和旁边的福建省仅仅隔着一座山,如果把家乡的农副产品拉过去做边贸,就有了一个差价。没错,“差价!”朱来发的农产品大业就是从他看中的这不多的差价上起步的。
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朱来发说,那是他最难忘的几年。因为刚刚开始经商,没有经验,他和几个人一起合作,把这边的东西收购,再拉去别的县城卖,因为都是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利,可以说基上本没有交通,那时候,他们收购的货物全部是请挑夫挑过去,他特意强调了几遍“都是挑过去的”,十三华里的路,挑过一个山头,爬山,再到另一个乡村,“我自己也挑过,经常自己挑,我是挑不了那么重,就轻一点,七八十斤多,习惯了就重些,基本是一百斤”,随后他自己感叹“那个时候才知道创业的艰辛,真是不容易”。
在做边贸的两三年里,他们都是晚上赶路,半夜到达县城,第二天早上赶集,小打小闹卖点东西。就这样下来,一天也能赚个五六十、七八十块。说到这儿朱来发略显欣慰地说:“这样比农民好多了,农民才赚十多二十块一天嘛。”我们都笑了,这就是朱来发勇于改变、拼命努力的收获。他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经验,在探索中前进,虽然当时赚的只是小钱,但星星之火终有一天会燎原。
有个报道,写我们这些人把农副产品,搞火了
就这样一个用挑子挑起来的小小边贸,让朱来发越做越大,越做越红,贸易规模大了起来,自己就不挑了,全部请人来挑,一次贩运请二十来个挑夫,朱来发笑着说:“好像古代的跟班一样,他们挑,我们就押过去,押货,一群群的很壮观。”因为当时福建开放的比较早,朱来发就用这样的方式,沿着那个羊肠小道,翻山越岭,把家乡盛产的莲子、香菇、木耳、笋干等干货卖到福建的市场,如此一来,就把家乡的销路开辟了出来。
说到这,朱来发又想起了那件曾经让他兴奋自豪的事。那是他来到惠州的头一年,那时候茶树菇是一种新生事物,新品种种植的人也少,按朱来发的话来说,整个一千户人家也就只有两家生产这个东西。可他偏偏看上了这看不见市场的茶树菇,于是他把两家所有的茶树菇都包了下来,收购七十块一斤,没一个月就卖到一百三,几乎翻了一番,就在那一年之内赚了七八万。在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山村,这样的收入用当时老乡的话说就是“简直不得了了”,朱来发形容这是一个比较“伟大”的事情。所以那会儿有个报道,写他们这些人把江西的经济、把农副产品,搞火了!朱来发一边打拼自己的事业,一边带动农副产品市场的发展,同时,也用真诚和信誉在客户中树立着良好的商业形象。
“人家赔本赚吆喝,我是把自己老本亏了再把银行的亏掉”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茶树菇风风火火的赚了一年,最早种植的这两家也赚了不少,就在朱来发打算大干一番的时候,市场的波动让他红火的生意从山顶跌到谷底。
由于对市场了解不够,盲目跟风,茶树菇数量大大提高,可销路没有增加,还是广东、福建两个市场,刚刚第二年,原来一百三十块一斤的茶树菇一下子降到了五十块一斤,因为是承包的专业户,注重诚信的朱来发把所有赚的钱都拿去收购,钱不够再去银行贷,可情况远比他预料的严重,好不容易把承包的货收购完,快节奏的市场波动,让茶树菇的价格瞬间掉到了二十块一斤。
——“不得了了!我把自己老本亏了再把银行的亏掉!”
——“不行,没钱了,这样下去不行啊,得想办法!”就像当初选择经商一样,一向不甘于现状,勇于积极改变的朱来发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问题。
诚信,总能帮大忙
2000年,朱来发到全国各地考察市场,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接到了惠州亚太农产品市场业务人员的邀请,请他去惠州经营农产品。朱来发正要谋求改变,寻找市场,这一个邀请,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朱来发想的是,反正家里亏的是一塌糊涂了,不如就这样“借鸡生蛋”。
这一次,一直以来树立的良好信誉和形象给他的东山再起帮了不少忙。虽然亏了本,但农户们信任朱来发,他把家乡的农户借了一个遍,凑了几万块钱,之后,又高价赊购了几千斤莲子,承诺:年底卖出去再还钱。朱来发叹了口气,说:“没钱嘛……只能说是融资的一种方式,那会儿多亏了大家的信任。”
就这样,朱来发带着妻子来到了惠州……
把坐商改为行商,慢慢来,走出个惠州奇迹
刚开始,朱来发在当时的亚太市场,开了一个小小的二十来平方米的商铺,和妻子一同打理着店面,本带着货物满心欢喜的来,后来才发现刚开始运营的批发市场冷清至极,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生意,更没有朋友,货都摆在那儿,可一天卖不了几十块钱,也就意味着辛苦工作一天连生活费都赚不到。
两三个月时间,亚太市场也从刚开业时的几百家商铺,变成了几十家,而朱来发当然是那几十家里的一个。朱来发还没成功呢,怎么能走,因为他有一个信条“既然来了,就要想办法生存下去”。
“想办法”——这是朱来发面对艰难的法宝。
他不会向家人开口,也没有找朋友、托关系,这回的办法是朱来发亲自上阵,大街小巷跑业务。“那会我就去印了名片,还背着一个老土的帆布包。”他说着,笑吟吟的比划了一下那个和他一起渡过艰难岁月的帆布包,仿佛一直就在手边,“我把名片放在包里面,大街小巷去走,发名片,谈业务。”
听着他的讲述,笔者很担心、也很好奇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效果。朱来发平静了一下,继续说,在他找酒店、找零售店的时候,他定下了一个思路:走大批发路线,每样产品出价比别人低出一大截。他是有自信的,因为他的思想总能比大多数人快一步,但是同时,朱来发也不知道市场究竟会回报给他什么样的结果。
时间在慢慢的行进,每一天都是早出晚归,省吃俭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让朱来发看到了成效。有客人找上门来了,有客人打电话来要货,有些来咨询能不能送货,也有些自己就上门提货的了,“就是要把坐商改为行商,自己去跑啊!我这个生意就从几十块、几百块、几千块到几万块,就慢慢做起来了,这样一年一年,慢慢……慢慢……”
笔者注意到朱来发很喜欢用“慢慢”这个词,让人听着很平静,却很有希望,因为什么艰难在他面前都是可以慢慢渡过的,什么样的苦日子在他心里都是可以慢慢好起来的,怎样小的成绩,在他的智慧和拼搏中,也都是可以慢慢变成大业的。
四年后,朱来发成立了惠州市来发商贸有限公司,建立了营销团队,公司给国内众多一、二线知名品牌做代理,像我们平常用的益力味精、太太乐鸡精、柳杜陈醋,老干妈风味豆豉,珠江桥牌酱油,陈克明挂面,乌江牌榨菜,南霸米粉,岭南香/富力康食用油,摇篮奶粉,阿姚皇老板菜,阳江豆豉,武山泉面,满姨面系列产品等。
后来,公司又注册一号油坊食用油、丝如玉挂面、谭师傅醋系列调味品等自主品牌投放市场销售,因产品价廉物美,深受顾客青睐,大大提升了公司影响力。
二零零六年,他代理的产品已经进入大中小超市,酒店,各企事业单位食堂,拥有了自己的仓储配送基地和专业的配送人员。二零零九年,朱来发被江北农批中心的商户们共同推举为“惠州市农产品协会会长”。
生意做大了,朱来发又紧跟潮流,请来了职业经理管理公司,自己则和别人合作在江北开办了一家酒楼,朱来发就是这样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道路、寻找商机……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回报社会尽心力
一个人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决定他生活的道路,也决定了他对社会、对其他人,对自身所持的态度,而个人的价值则就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了解朱来发的人都说,朱总是一个待人仁厚、急公好义的热心人。在不断开创事业新里程的同时,他还不忘以自己的热心和真心回报社会,回馈公众,深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在来发商贸工作的员工,都有着深切的感受:逢年过节,都会收到朱总的红包;公司为每个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在这里,能够真正体现人格的尊严,因为老板十分尊重员工……广东省江西商会惠州分会成立后,因德高望重而当选为分会常务副会长。为了推动商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他经常不辞劳苦走访会员企业,无怨无悔地为在惠赣籍人士服务;为了为赣籍人士提供一个交流与聚会的平台,与其他乡友一起创办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江西人家”酒楼……在朱来发心目中,“生活不是赚钱和享受,而在于追求人生的意义、创造人生的价值。并且,财富取之于社会,当用之于社会……”他正是秉承这种精神默默地奉献,无私地工作,他的人生也将因此而更加辉煌、灿烂……
惠州市来发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零四年三月,是一家以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代理和经销全国各地调料、副食为主的贸易企业,公司总部坐落于惠州市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现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仓储基地,业务立足惠州,辐射东莞、河源、海陆丰、深圳等城市。。来发公司一直以诚信经营、质量为本、服务至上、不懈努力为追求理念,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快速成长、短短几年时间已成为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