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潢川春申办事处辖区内,有一个“阳光男孩”广为人知在没见到他之前,记者认为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青人。但一见到他,才发现他已是一个两鬓斑白、50岁出头的中老年人。那么,为什么人们要把他称为“阳光男孩”呢?
面对厄运坚韧不拔是“千斤顶”
这个被人们誉为“阳光男孩”的叫任亦兵,1958年12月出生。七十年代被安排到潢川县城关镇供销社工作,89年夫妻俩双双下岗。
失去了工作,就是一家人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原本就没积蓄的他们,生活一下没了着落,妻子成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他心里尽管很是着急,但他面上仍然有说有笑,一如往常。他安慰着妻子:“咱有手有脚的,只要勤劳,还怕没饭吃!”任亦兵用仅有的几十元钱,从别人手中买了一台手摇式面条机,开始了他的求生之路。
常买任亦兵面条、面皮的靳晓刚说:“任师傅真好,是个喜俏人,每次见他都是口未开笑先行。”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他一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事实上,任亦兵肩膀上负担异常沉重:需要赡养常年生病的母亲,周济残疾的哥嫂,辅导正在上学的孩子,护理因下岗精神压力过重时而精神恍惚有时不能自理的妻子。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看病吃药的重任全都由他一个人来承担。就是这种情况下,从他脸上丝毫看不出苦和累,看到的只是笑与乐。了解内情的人无不肃然起敬,想不到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竟是这等的刚强!有人给他送了一个绰号——‘万斤顶’!笔者问任亦兵:“生活这么艰难,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任亦兵说:“我在修电时是电棒给了我启发,只要你心里有光,就会把黑暗照亮,还会给别人带来方便”。
对待生意精细加工是“诚信商人”
他卖面条、面皮不仅以热情服务吸引人,而更重要的是以面条、面皮质量和信誉来招徕回头客。在他生活小区里王大爷无比激动地说:“他压面条不掺假,只加一丁点水,压出的面条清湿的、爽朗的,绝对没有两根面条粘在一块的,面条必须用布盖着,不然出风就干。”王大爷掀开台布,记者见到面条果然如老人家言,“人家压面条只压两三道,他却压七八道,碎了的,即使甩了也不卖。人家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他是萝卜快了更洗泥。他绝不因为面条、面皮快而偷工减料。过年时买面皮的人在他摊前排起了长龙,人们主动要求他快一点,减省一道二道工序,而他总是不紧不慢、一丝不苟,充耳未闻。人们都笑他傻,但是他报以憨笑。他做生意完全是讲质量、讲信誉、不讲利润。时常买他面条的人都盛他面条、面皮称有筋道,好吃。有时在他摊前排起长龙,即使等上个把小时,人们也愿意耐心地等到最后,绝不离开,绝不到其他地方去买。”
对待母亲心细如发是“罕见孝子”
母亲患癫痫病多年,但任亦兵一直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母亲年纪大了,牙齿也不好,任亦兵为了能让老人吃好,总是不厌其烦给老人做一些既有营养又便于消化的饭菜。平时,有新上市的水果,他总是买回一些,让母亲尝鲜,有些水果老人嚼不动,他就把水果切碎或用锅煮烂。他心细如发,每次做好饭菜,他都亲口尝一尝,咸淡是否合适,味道是否可口,有时老人不能自己动手吃饭,任亦兵总是一勺一勺耐心地喂。冬天,母亲怕冷,他每天早早起床生火,将屋子烘得暖暖和和;晚上,他提前打开电热毯,待被褥暖和了,才让母亲上床睡觉。为了方便母亲晚间起夜,他就在客厅和厕所分别安装了小壁灯,夜夜长亮,以防母亲磕碰到。为了能让老人睡得舒适,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只要有阳光,在母亲居住的楼下,总能看到他为母亲晾晒的床单、被褥和衣物。在任亦兵的精心照顾下,88岁母亲的身体状况一直良好。母亲被护理得干干净净,一头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时常挂着幸福的笑容。
2005年,母亲的房子被拆迁了,没地方居住。任亦兵二话没说,就把母亲接到了家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一家三代四口挤在只有一二十平方米租赁的一间平房里。尽管如此艰难,但是任亦兵每天仍是笑呵呵的,嘴里还经常哼着歌。他母亲笑着告诉笔者:“虽然老四家条件简陋,生活困难些,但是我就喜欢和老四住在一起,生活得开心。”
对待妻子爱入骨髓是“模范丈夫”
任亦兵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在恋爱期间,妻子不吃荤,他戒掉了肉食的饮食习惯。刚开始他极不适应,听人说,他常常寡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妻子忍痛提出分手。任亦兵却说:“没有肉,只能让我一时睡不好觉;但如果没有你,却让我一世睡不好觉。我一定会改掉食荤的习惯,请你相信我。”他把妻子的手握得紧紧,妻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这种清淡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他们一家的日子过得快乐充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7月30日,他深爱着的妻子由于长期操劳过度,患上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全部重担压在了任亦兵一个人的肩上。他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照顾妻子梳洗吃早饭,然后赶去照料有病的老母亲。中午又得赶回做饭,喂完妻子后,又要去轧面条。收摊后,再赶过去照顾老母亲。晚上回到家中,又要照顾小孩给病妻洗澡、洗衣服,等忙完了,往往已是深夜,尽管很疲惫,但夜里也不敢熟睡,妻子轻轻地呻吟便能惊醒睡着的任亦兵,因为妻子每夜要上卫生间二三次,他都要小心服侍,有时妻子便秘,他便轻轻地用手抠出排泄物以减轻妻子的痛苦,还不厌其烦地为妻子按摩。在任亦兵的精心照料下,房间里总是保持得干净清爽,妻子的身上从没有长过褥疮,病情也逐渐好转。几年来妻子先后在潢川、武汉做了两次手术,花去了七八万元,面对治病欠下的外债,他把压力放在心底,脸上总是笑呵呵的,不让妻子受半点委屈。
对待兄弟体贴关爱是“仁义兄弟”
虽说任亦兵弟兄几个,但母亲的吃喝拉撒却有他一个人主动承担下来,即使再苦再累,他也没有一句抱怨。他说:“大哥大嫂都是哑巴,很多事不能自理,三弟常年工作在外,压力很大,我把母亲照顾好了,他们也就可以安心地生活和工作了。”2005年开发商赔偿他母亲三套房子,房子处于滨河湾的黄金位置,每套房子都值二三十万,被誉为黄金房。他母亲身边只有两个儿子,按理说,有一套房子应该分给任亦兵。这样,他不仅可以还清外债,还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但是,他考虑到大哥家两个儿子都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但都还没有住房,毅然把房子让给了大哥。左邻右舍都说任亦兵傻得冒凉气,他也不辩解,呵呵一笑了事。
对待邻里无私帮助是“及时雨”
任亦兵还有一个外号“急时雨”在小区里人人皆知。在周围邻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就找任亦兵,任亦兵是我们社区的110。”每当他听到这些总是乐呵呵的!他憨笑着对笔者说:“我也帮不了别人什么大忙,只是举手之劳,能得到左邻右舍的夸赞真是不好意思,都是邻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帮一下也是应该的。”在他生活的周围有许多的空巢老人。他主动找到这些老人的孩子说:“你们安心在外面工作吧,家里就交给我了”。他说到做到,无论是买一把菜,换煤气,帮搬花,还是钉门窗,修电器什么的,只要是他知道了都是有无求都应,风雨无阻,乐此不疲。在他生活的小区里有一个退休的老行长非常爱养花,但年事已高,体力不支,很多大盆花都难以搬动。第一次找任亦兵帮忙,他爽快的接受了,从那以后任亦兵就主动上门,对那些盆植花草,早搬出,晚搬进,十几年如一日。2010年春季的一天,临近中午了,任亦兵发现西关铜马路口修车的徐忠海师傅还没出摊,感到不对劲,他放下手里的活计,急冲冲地赶到徐家,敲门好一会儿也不见有人应,从窗户向里一看,发现徐忠海躺在地上,人事不醒。救人如救火,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打开窗户,钻进屋里把门从里面打开,把徐忠海背出房屋打的将他送到了医院。经检查医生告诉他,徐忠海是突发性脑溢血,如果送迟一步,哪里还有命在?医生一方面称赞任亦兵的急公好义,一方面叮嘱从信阳赶回来的病人女儿徐季,他的病还有复发的可能,一定要有亲人守在身边,否则一旦发作,性命堪忧。徐季失声痛哭,母亲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更别说照顾女儿了,她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带大,供她上学,现在父亲生病需要有人照顾,她决定辍学,留在父亲身边,以防不测。任亦兵找到她,对她说:“孩子,你能有这份孝心你父亲就感到很高兴了。你现在要是放弃学业,肯定会让你父亲感到不安的。青年人当以事业为重,你放心地去吧,家里一切就交给我啦!” 徐季感动得热泪盈眶,执意要给任叔叔叩三个响头。提起任叔叔,徐季泪眼婆娑,她告诉笔者:“早在这之前,任叔叔就给了我家许多无私的帮助。父亲胃癌做了手术,不能干重活,叔叔劝父亲摆个修车铺来糊口,可我们一家三口只租了别人一间房子,修车用的三轮车根本没地方放。叔叔就让放在他家车棚里,同时,还建议父亲安装一个电动机,这样修车打气不累人,叔叔又从他家给父亲接通了电源,亲自帮父亲把电走好,忙活半天,连我家一口水都没喝。叔叔对我家的恩情,我们真的一辈子也报答不了。”
为了更好的帮助邻里,任亦兵自费购买了装修水电的全套法器:切割机、电钻、起子、扳子等整整装满了一大柜子。房屋拆迁时开发商赔偿他一间八平方米左右的车库,里面摆放着面条机、出摊手推车、储存水电工具的柜子,徐忠海修车的三轮车、谢炳志的摩托车还有邻里的自行车,每天都有四五辆。邻居王大爷告诉笔者,任亦兵的车库就是大家的公用车房。
他帮助别人从不计报酬,不计回报。时间长了,人们总想找机会报答报答他。有一天上午,邻居谢炳志给任亦兵打招呼说:“我家的电线坏了,一会你过来帮我修修”。信以为真的任亦兵刚忙完自己的事,就赶紧挎上修电工具,急冲冲地来到谢炳志家。刚进门脚还没站稳就问:“哪里坏了?”看着满头大汗的任亦兵,谢炳志全家都“扑哧”一下子笑起来,原来老谢在客厅摆上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任亦兵知道“上当”了掉头就走,谢炳志一把扯住他说:“你看看桌子上是什么?”任亦兵往桌上一看,心陡地一沉,那是前几天老谢的儿子生病时,乡里亲戚探望时带的笨鸡,儿子在病中哭着、闹着要吃笨鸡,老谢硬是没舍得杀,而今天却用来宴请自己,不禁感动的热泪盈眶。谢炳志拉着任亦兵的手深情地说:“每次你给我们大家帮忙都是白忙活,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情不能酬情,我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看见你前几天忙,我们只想等你有时间来吃顿便饭,表达一点点心意。”在邻居一再挽留下,任亦兵也只好留了下来。
对待自己要求很低是“赤贫人家”
任亦兵对别人很慷慨,但对自己却过于吝啬。走进任亦兵的家,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犹如走进了寒窑。还是拆迁时开发商补偿给他的毛坯房,没有任何的装修,连窗帘都没装,只是用破旧的报纸糊住窗户。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仅有的洗衣机、电视机都是别人淘汰下来送给他的。二十多年来,他很少添置过新衣服,新家唯一更换的是他赖以生存的面条机由手摇式换成了电动式。笔者问他:“苦吗?”他憨笑着回答说:“俺觉得够幸运的了,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赶上拆迁赔偿,俺咋能住上这样好的楼房!”
影响邻里广为赞誉成“活教材”
他乐观积极的心态、坚韧不屈的生活态度、急公好义的精神感染、感动着周围的邻居。在西关,每当有人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心情郁闷时,人们总会动情地讲起任亦兵的故事。然后就有人说:“你看人家任亦兵生活得多好,你这点的小事跟他的事比起来真是芝麻比西瓜。”听完任亦兵的故事,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幡然醒悟。这种方法很灵验,很多人都从迷雾中走了出来,开始了阳光的生活。 徐季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徐季在父亲徐忠海病倒后,断了经济来源,连学费都成了问题。当笔者见到她时,她却是一脸灿烂的笑容。她说:“我所受的苦跟任叔叔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也要向任叔叔那样,无论多么艰难,我都要把学上下去,更何况还有政府和学校的帮助。我会勤工俭学,学好知识,将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
任亦兵是平凡的,仅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但他又是了不起的,面对生活的困境,没有悲观叹气、怨天尤人,而是阳光般的地面对生活,笑对人生,把暗淡的日子打理得如阳光一般灿烂,他还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周围的人,是一个“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他坚忍不拔、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感恩生活,在他身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他就像一眯荧光,给人以温暖、平和。我们期待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像任亦兵这样的好人,我们相信,无数个像任亦兵这样的人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和谐、温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