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记者 2011年首季内地经济金融数据密集揭盅,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高达5.4%,小幅超出市场预期;14日,中国央行启用货币监测新指标“社会融资规模”,首季数据达到4.19万亿元;此前海关数据则显示,中国外贸出现6年来首次季度逆差。
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稳健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的方向,但又说“关键是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此番表述有何寓意?经济数据的超预期变化,会否引发政策调整?更令外界关注。
“在物价回调之前,政策紧缩基调预计会延续,但紧缩的力度与节奏将出现微调空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15日就此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基于银行间市场低利率、结售汇顺差引致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输入性通胀压力等三大金融现状,温家宝13日指出,“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没有改变”。
巴曙松表示,尽管眼下环比通胀压力稍缓解,但由于翘尾等因素,未来几个月CPI同比增幅仍可能居高,故不能立刻判断宏观紧缩已取得预定效果,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基调仍不会改变。
二季度及后的经济走势,将直接决定宏观政策走向。
巴曙松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长9.7%超预期,二季度GDP增速会温和放缓,尽管紧缩政策显效,但经济硬着陆风险很小;二季度CPI同比增幅仍会在5%上下徘徊,但环比新涨价因素整体将趋回落。
“一季度内地紧缩政策的频度偏快、贷款控制程度偏严,可以在继续保持从紧政策态势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紧缩政策的调控频率和节奏”,巴曙松说,房地产市场一季末已现调整,但地方保障房可能要到下半年才会大规模开工,这或令二季度成为全年经济阶段性低点,届时紧缩政策应更灵活。
他又警示,未来国际环境将成为国内扰动因素:中国出现首季贸易逆差的同时,外资却加快流入;中东、北非波动等推涨油价,日本地震冲击全球供应链,欧美均面临增加量化宽松的压力,若二季度中国贸易转为顺差,货币对冲压力将更大。
中国央行昨日称,将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新的货币监测指标,这对未来货币政策影响几许?
巴曙松表示,社会融资规模是政策的“监测目标”而非“操作目标”。货币融资多样化导致贷款在融资中的比重迅速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可监测到不同融资渠道的变化,决策者可借此判断哪些企业受到了政策影响。
作为一个领先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与物价有较高的相关度,它的导向可能令货币政策在数量或价格工具上的偏好有所调整。巴曙松表示,近两月广义货币(M2)及信贷增幅控制良好值得关注。他认为,由于具有货币乘数效应,信贷投放依然是货币监测的重要指标。